所有栏目 | 云社区 美国云服务器[国内云主机商]
你的位置:首页 > 云社区 » 正文

明朝县级政权之下的乡村建制究竟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04-15 16:24:26

资讯分类:建制  明朝  政权  县级  主要是  户籍  情况
明朝县级政权之下的乡村建制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太专了,而且情况也特别复杂,各地都不相同。例如乡里都图在明朝主要是南方经常使用的一种词汇,在民间使用不多。民间主要是社屯。而现在研究这一领域的学者的主要精力都是放在南方,因此,北方许多情况都不清楚。所以,很难说清楚。

北方的情况许多都很简单,例如下面我们给出的户籍统计三个地方的不同样式,这三个都是朱元璋朱棣父子时期的户籍统计。

按照我这个北方人的理解吧,乡里都图中“里”弱化最为严重,情况相对少见。主要是乡都图,可以比对乡——村——生产队这种形式。当然呀,未必正确呀。只是一种大概其地比对,欢迎方家指点。下面我们说说。

请大家先看看这几个明代的户籍统计:

一户杨寿六,嘉兴府嘉兴县思贤乡三十三都上保必暑字圩好,匠籍。计家八口。

一户王叙系直隶徽州府休宁县里仁乡二十七都第五图匠籍(这个是南直隶)

一户傅本,七口,开封府钧州密县民。洪武三年入籍,原系包信县人民。

明朝的基层行政区划,从明初的887个到明末上升为1159个县。在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下,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标准结构:县、乡、都、图。主要是人口密集地区。主要入福建、广东、江西、山西、北直隶等。

第二类:简化结构:县、乡、图。主要是人口稀少地区。如广西、河南、陕西、山东。

第三类:繁琐结构:县、乡、里、都、图。主要是人口密集地区和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如南直隶、浙江。

乡,少部分被称为保、井等情况,明代时河南有不少乡称为“保”。从宋代成为地域、行政区划概念以来,到现在也没怎么变过。一般来说,一个县有8到20个乡,每个乡有800户到1.5万户不等。

里,从秦代就已经出现,它的作用主要是对大乡进行细化。而且,“里”这个词混淆也非常多。例如里和都其实一个意思,乡和里是一个意思。

都,是从王安石变法时期开始进入行政管理的。每个乡大概有1到12个都,每个都有500到2000户的样子,都在南方比较流行,类似于今天我们的村。现在,在南方也能看到这种叫法。一般都对“都”进行排号,越近的数字越小,比如某乡四都、某乡十都。

图,有些地方称为“保”甚至“里”,例如我们文章开头说的第一个户籍统计。一个乡内的图有多少很不一定1到二三十个都可能。主要是看乡的人口和大小以及宗族关系等许多方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