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栏目 | 云社区 美国云服务器[国内云主机商]
你的位置:首页 > 云社区 » 正文

为什么明修宋元400多年的史只用了两年,而清修明史260年的历史却用了80多年?

发布时间:2020-04-15 16:51:33

资讯分类:修明史  260年  宋元  400  乾隆  明史  满洲
为什么明修宋元400多年的史只用了两年,而清修明史260年的历史却用了80多年?




首先,是元朝修宋辽金史,明朝修元史,清朝修明史。

1343年,元顺帝诏令编修宋、辽、金史,《宋史》、《辽史》、《金史》同时修撰,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编写工作,于1345年10月完成编写。宋朝享国319年,辽朝享国210年,金朝享国120年。

1368年,朱元璋诏令修编享国98年的元朝历史——《元史》;1369年,以宋濂、王袆为负责人,开始编写《元史》;经过188天的辛苦写作,编写工作基本完成。1370年,明朝仍以宋濂、王袆为负责人,根据收集到的元朝史料,继续负责完善《元史》的编写工作,历经143天,《元史》编写工作全部完成。

1645年,清政府设立明史馆,编修明史,顺治年间十几年没有完成编写工作。1665年,清政府重开明史馆继续编修工作,但是因为《清世祖实录》而被迫停止,直到1679年才又继续编写,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仍然没有完成编写工作。1739年,乾隆四年,《明史》终于完成定稿,历时94年。明朝享国276年,而《明史》却是历朝历代所修史书中耗时最久的,简直不可思议。



清朝修《明史》为什么会这么“浪费时间”?

一部《明史》,四代人的努力,我们到底是应该夸赞他们敬业,还是应该批评他们拖沓?

顺治跳脚说:“这事不能怪我,当时国家还没步入正轨,我哪有闲心修什么明史?”

明祖鄙视道:“放屁!你那点小心思我还不知道?”

康熙委屈说:“更不能怪我,我那时忙着给我老爸写传记呢!”

明祖嘲讽道:“呵呵!你老爸活了多久你心里没点数吗?”

雍正摇头说:“别看我,别看我!我忙着呢,给我老爸收拾烂摊子!”

明祖哼哼道:“哟呵!那要我给颁劳模奖了?”

乾隆沉吟说:“你们应该理解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认真是对你们的负责,我们不追求最好,只追求更好!”

明祖冷笑道:“那这意思,我是不是应该谢谢你?”

乾隆打开折扇摇了摇,继续说:“我爱新觉罗氏能有今天可不容易,对待你们不得不谨慎啊。”

明祖翻白眼道:“这些不用对我说,我是不会同情你们的,你们那是自找的。”

乾隆没理会明祖,“自古夷夏之防,同于君臣之义。”

明祖则反对道:“我当年便说过,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乾隆摇摇头,“我们不信你们能说到做到,你们也不会信我们真心臣服。而且,我们干嘛要臣服?!”

明祖沉默良久,说:“说了这么多,你也没说你们为什么要花这么久时间编写明史。”



乾隆笑道:“我满洲多少人,你汉人又多少人,以我几十万满洲人驭尔数兆汉人,这是什么道理?”

明祖气结,“没有道理!”

乾隆莞尔,“你以为御人之道是什么?” 明祖说:“御人首在御心!”明祖话刚说完,心中便咯噔一下。

乾隆哈哈笑道:“这道理明祖自是知晓的,御人则御心,御心则愚人心,愚人心则愚人智,愚人智者何也?”

明祖沉声说到:“使人不知!”

乾隆换了个舒服的姿势躺下,“然也!我满洲能得天下,说好听点叫天命,说难听点是侥幸。蒙元入主中原不过百年,便要北遁漠北,我满洲自然要吸取教训。蒙人只知武力威服,岂知以文化奴役汉人精神更妙?你们明朝既然要杀袁崇焕,那我便要将他塑造成英雄,我满洲绝不会吝于对英雄的赞美!你朱家所以失鹿,正是因为你们迫害英雄,残害百姓,我们是来拯救深陷水深火热中的黎民百姓的!如此,便可天下归心矣!哈哈哈!”

这时雍正插嘴说:“我家宝贝儿子说得对,我家宝贝儿子最能干啦!文字狱玩得比我还遛呢!”

康熙也忍不住了:“正是如此,诛人诛心。”

顺治探头探脑说到:“你可知‘剃发易服’为何剃得你汉人人头滚滚?是你明朝旧臣孙之獬的主意!你知道他怎么说的吗?陛下平定中国,万里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嘻嘻,你朱家失人心至此,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乾隆继续补充:“我曾爷爷,爷爷,老爸,他们说的都没错。亡明者,明人也!只是太平尚要粉饰,况乎历史?自当字斟句酌,让他们知道些他们该知道的,让你们成为人民的敌人便可以了!”

明祖气得几乎说不出话,只咬牙切齿道:“无耻!”

乾隆嗤笑,“怪我咯?如果你们够团结,我们哪来的机会?”

明祖黯然神伤。

为什么明修宋元400多年的史只用了两年,而清修明史260年的历史却用了80多年?

新朝给前代修史是我国史学的一个传统,要么是私人自己动,要么是官方动手,题主所提到的《宋史》、《元史》和《明史》都是官方修史,但有一个错误,那就是《宋史》是元朝修的,《元史》才是明朝修的。

《宋史》、《元史》和《明史》各自都有问题,《宋史》和《元史》是快,《明史》是慢,快有快的问题,慢有慢的问题。

《宋史》在元朝末年才开始修订,从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开局,到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书,仅历时两年半。

两宋三百余年,再加上宋朝史官完备,印刷术广泛应用,留下了大量史料,元朝史官受限于时间,对史料进行裁剪、考订都有许多缺点,甚至出现一人两传、无传而说有传、一事数见等等现象,被称作繁芜杂乱。

《元史》问题与《宋史》类似,《元朝》近百年的历史,明朝只修了一年多,从洪武二年(1369年)开设史局,历两次纂修,到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完工。

《元史》基本上是把元朝官方和民间的史料搜集起来,然后复制粘贴,一年多是因为人工比较慢,《宋史》也差不多,也基本是把宋朝史料洗稿得来,原汁原味的史料。

如果说《宋史》快是因为元朝人修史比较懒(辽史和金史修的也很快),《元史》的修订就充满了政治意味,它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朱元璋宣告元朝灭亡服务。

洪武二年到洪武三年,明朝仍在与元朝残部作战。虽然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军就攻破了大都,宣告元朝灭亡。但朱元璋改大都为北平不是没有原因的,此时的北方仍不平静,元朝残部仍然占据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元朝自然不甘心覆灭,也想收复失地,元明相争,朱元璋的统治并不稳固,他急于向世人宣告明朝已经取元朝而代之,他还派人前往高丽、日本、安南等属国宣示中原易主。

在这种情况下,明朝官方修史自然是怎么快怎么来,复制粘贴大法直接登场。

政治是一直存在的,即便是私家修史,也会因政治原因和个人感情有所倾向,这是导致史书并不是历史的一个原因,《明史》走向另一个极端也是政治原因影响。

《明史》编纂的意见从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就有了,这是清军入关后第二年,彼时南明仍在,修订《明史》的目的显然也是为了宣告明朝灭亡。

不过清朝作为异族入关,又推行剃发令,遭到的反抗远比明朝为甚,搜集史料并不容易,南下与南明交战才是清朝当务之急,一时无暇顾及修史,修史工作并未实际展开。

直到康熙十七年(1678年),随着三藩之乱的基本平定,政治局面完全稳定,明朝史料也大量发掘,《明史》纂修工作才全面展开,但康熙对此并不热心,用了将近50年的时间才基本完成。

最后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刊行,《明史》终于完成了。

《明史》历时如此之久,经手之人众多,且均非庸才,这也注定了《明史》的文学水准无可挑剔,它能够被挑刺的,是史实。

史实错漏各部史书都有,所不同的是其他大多出于疏漏,《明史》则多为故意,是官方意志的体现,其中着墨最多的自然是后金建立后的史实。

为了给清朝入关寻找支撑点,清朝将明末农民起义军定义为贼寇,屠杀掳掠都是他们的锅,另一方面又极力洗白崇祯皇帝等,将明朝灭亡的过错推给起义军。

此外有关于女真族与明朝的交往历史,《明史》尽量避免,能删则删,以掩盖女真过去臣服明朝的历史。

为什么明修宋元400多年的史只用了两年,而清修明史260年的历史却用了80多年?

稍微对前面回答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下解释说明。

一般认为,《元史》修撰草率仓促,前后仅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实际撰写时间还不到一年,就成书了。于是很多人讥讽《元史》问题多多,就是因为态度不认真。

《元史》修撰中产生的问题很多,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态度认真了,这些问题就一定能够避免,比方说时间拉长,给编纂者们四五年的时间,错误率就能够显著降低吗?这是另一个问题。至少从逻辑上,单纯认为是史臣们的态度问题,有点想当然。

这里需要说明的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元史》的修撰会如此匆忙?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时间点是,开始降诏修撰的时间是洪武元年,宣告完成的时间是洪武三年——这两个时间点有什么特殊意义没有?



顺帝至元二十八年闰七月二十八日夜间,元顺帝带着一部分贵族和重臣逃离大都,八月初二,徐达打破大都齐化门。朱元璋改大都为北平,宣告明朝建立,此后开始安排《元史》修撰。可是,实际上一直到洪武二年八月之前,扩廓帖木儿、李思齐等人仍然占据山西、陕西、甘肃等地,明军收复陕西全境,是在洪武二年八月以后。这段时间之内,元军一直试图对上都进行反扑,甚至还一度收复过上都。扩廓帖木儿、李思齐部在甘肃与徐达几次大战,顺帝的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率领辽阳行省前来支援的蒙古骑兵坐镇红罗山,与常遇春对峙。尽管顺帝洪武三年四月二十八日病死在应昌,但爱猷识理达腊继位,是为昭宗,重用扩廓帖木儿,北元政权隐然有中兴气象。《草木子》记载,朱元璋一直表示不可对北元掉以轻心,因为象征天命的传国玉玺还没有夺回,扩廓帖木儿还在,昭宗去向不明。

所以我们就可以了解,《元史》从开始修撰到完成的这两年多时间里,在当时人的感受中,明朝的统治还不能说完全稳固下来,战争远远没有结束。如果《草木子》的记载属实,朱元璋把传国玉玺是放在第一位的,说明他很在意所谓的“天命”象征。那么,我们可以回头来看《元史》修撰,因为后代修前代之史,朱元璋着急赶紧修成《元史》,意在强调明朝的正统地位——等于告诉天下士人,元朝已经翻片儿了。如此我们不妨把《元史》修撰看成是朱元璋计划中的一场正统争夺战,以修史的方式快速宣布明朝的正统性,所以不可能接受史官慢工出细活,当然只能是怎么快怎么来了。

为什么明修宋元400多年的史只用了两年,而清修明史260年的历史却用了80多年?

宋史是元朝修的,不是明代修的。元史修的时间非常短,导致元史在整个24史当中是属于质量比较低劣的。后世有很多史学家批评元史当中错误百出。正因为此,晚清又有学者修了一部新元史。此书在民国时期被大总统徐世昌认定为正史,也有一定地位。这两本史书在当代元史研究当中的地位其实并不高,很多学者更依赖于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多桑撰写的蒙古史在史学界的地位更高一些。

但明史的编修时间确实过于长了。原因主要还是在于满清特殊的身份。满清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利用修正史彰显自身政权合法性的时候有很多困难。在编修的时候应对这些困难是导致时间拖长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包括努尔哈赤在历史上曾经臣服于明朝,明史中对此避而不谈。同时又要突出明代中后期统治黑暗,显示其已不配坐拥天下,从而为清朝取而代之奠定道德基础。对于南明时期的一些抵抗力量比如郑成功,也有一定程度上的丑化。同时,满清政府从技术上对明史有很高要求,希望将其打造成为官修正史范本,以此体现满清政府在文化上的成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拖长了时间。

总的来看,明史从技术规范上确实是官修正史当中比较好的一部,但是由于政府意识过于明显,近现代的历史学家对于明史的评价并不高。

为什么明修宋元400多年的史只用了两年,而清修明史260年的历史却用了80多年?

明史,被清朝文人大量修改过,而且修改的程度,可以用毁灭来说。

满清,原来臣服于明朝统治,后来脱离明朝统治,反叛明朝。在李自成攻破北京时,吴三挂勾结多尔衮,放清军入关,满清开始了逐步征服中原的统治道路。

(满清入关剧照)

但满清毕竟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原地区,在广大汉人看来,一直都是异族统治。而满清统治者,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们急需要一个可以证明,自己正统皇位的理由。

于是,史书是就成了一个很好的争辩借口。当然,也还有其他策略,比如推行剃发、任用汉臣等等。

(令汉剃发)

但所有方法中,史书的篡改,是最为狠毒,也是最为无耻的,可以让许多汉人遗忘、自己的曾经作为大明子孙的根本。

纵观历朝历代的史书编修,只有清朝的修改,是最为残酷的。

为了达到明朝统治昏庸无能、清朝统治英明贤达的目的,清朝的史官们大肆修改明朝的史料,要么就是大面积修改、当世流通的有关文献,要么就是直接焚烧这些文献,达到官府控制明史的目的。

另外,在编修史书的过程中,清朝经常大兴文字狱。而文字狱的起端,往往是因为某个文献上的字句,被统治者曲解、怀疑,最后导致这些文献的作者被迫害。

如雍正年间,一个江西的主考官,出了一个题“维民所止”,最后雍正听到后,认为“维止”两字就是雍正两字去了个头,这不是诽谤君王,清朝吗?直接把相关人员重罪处死、流放;

(雍正剧照)

还有一个翰林院的书生,写诗的时候因为有“清风不识字,何得乱翻书”一句,被认为有反清意识,直接被刑部以文字有影射清朝的意思,而处死。

接二连三的兴起文字大狱,影响了一大批文人才子,同时也影响了许多编修史书的人。一些编修史书的人,往往因为编写史书时,遇到一些只言片语的素材,便被刑部、皇帝猜忌,最后撤职、甚至死亡。如乾隆时期的大才子,纪晓岚主持参与编写明史,就惨遭文字狱牵连,但幸好有好友相助,躲过一劫。

(纪晓岚剧照)

如此一来,清朝编修明史的史官们,无疑就是一个危险职业,弄不好就要掉脑袋,最后许多文人都不太愿意来编写明史,这就直接拖累了明史的编写进度。

另外,编写明史工作量太多。为了满足满清统治者的需求,史官们需要大量修改文献凡是与明朝、清朝沾边的史书,都要重新阅读、修改,如果实在修改不了,就需要走司法程序,明令禁止流通这些文献。

民间、皇宫的书籍、文献多如牛毛,还要一一阅读、修改,做出相应政策应对。如此繁琐的任务量,是拖累明史编修进度的第二个原因。

最后,经过数年才变成的明史,彻底篡改了明朝历史,明朝成了各个皇帝昏庸无能的王朝,清朝一直都是贤明、英武的君主,这也深刻影响了后来人们的印象,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为什么明修宋元400多年的史只用了两年,而清修明史260年的历史却用了80多年?

问题有错误。


宋史是元代修的。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书,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


元史是明代修的。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修史工作,他即位的当年,即元朝北返蒙古高原的当年,1368年,便下诏编修《元史》,仅用了188 天的时间就完成了。


明史是清代修史没有疑问,清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设立明史馆,纂修明史,因国家初创,诸事丛杂,未能全面开展。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开明史馆,因纂修《清世祖实录》而停止。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为监修,开始纂修明史。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张廷玉最后定稿,进呈刊刻。从第一次开馆至最后定稿刊刻,前后经过九十多年,是官修史书历时最长的一部。

为什么明修宋元400多年的史只用了两年,而清修明史260年的历史却用了80多年?

为什么明修宋元400多年的史只用了两年,而清修明史260年的历史却用了80多年?其实原因很简单

史书一直是人类了解前车之鉴的重要古籍,在古代,上至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只要认字,都会多少读点史书,所谓经史子集,史书还是排在第二位的。正因为史书的重要性,历代王朝建立政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修书,记录前朝的功过是非,然而朱元璋修《元史》只花了两年多时间,蒙元修《宋史》也只花了两年多时间,相比之下,满清修《明史》则横跨康雍乾三代帝王近80多年的时间,确实是有些长了。

于是有人猜测,这么长的时间,估计不全都在修书,也许是在改书

《明史》自始至终都由满清皇帝终审定稿。清廷的几位皇帝对《明史》修撰的注重可谓到了离谱的程度,《明史》每完结一部分,康熙、雍正、乾隆无不细心审阅,乃至事无大小地就每个自己所“关怀”的细节提出自己的“主张”并让书写者照办,什么关怀?无非是把不符合清朝统治的东西全部删除,其处心积虑之深由此也可见一斑。所以说,今日咱们所了解的书面的明朝,实在是出于清帝之政治意图而在必定程度上被满清妖魔化了的明朝,是与前史的真实是有必定间隔的。清廷修撰明史之后,对所依据的档案史料往往搁置乃至烧毁掉。如此,满清关于明朝的妖魔化处理就失去了辩驳的第一手证据。乾隆之龌龊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大清为何要做此等小人行径呢?还是因为满族人的不自信

满人以北狄入主中原,几百年来困扰在满清诸帝心中最严重的问题不是边界,也不是百姓温饱,贪官横行,是如何以几百万满人统治2亿汉人!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康雍乾一直认为,要磨灭汉人的血性和民族自豪感,于是抹黑明朝,营造满清政权更大合法性才是他们编纂《明史》的主要任务,这种情况下,《明史》中的很多内容和瞎编没什么区别,怎么快的起来

谢谢大家的阅读

为什么明修宋元400多年的史只用了两年,而清修明史260年的历史却用了80多年?

伪造很费劲的,不然漏洞百出。要不知不觉打断精神脊梁,摧毁文化异向,工程量肯定浩大,心思一定要缜密,不过成效很显著,清中后期,汉人基本变成猪啦,就连洪秀全这样的准秀才也竞然找不出个合适的造反口号,转而去圣经里找,义和团变成纯脆野蛮人,直到民国,现在也是脑空如鼓,只能不断地向外国找东西往填,可见满清这脑洗的牛不牛逼。别人查史去个图书馆就行,我们却要找许多书去查,去反复印证,就连毛伟人也只能从民间不断地找书看。恐不恐怖!清史肯定要重修的,明史等迟早也要回归重修,不然咋叫文化复兴。

为什么明修宋元400多年的史只用了两年,而清修明史260年的历史却用了80多年?

明史初修是始于顺治二年,但当时清朝财政不富,一直康熙年间平三藩之后,清朝政治稳定了之后才正式开始修明史。到康熙二十二年左右,本纪和列传基本完成。康熙四十一年二月,进明史稿416卷,但康熙帝阅后不悦,下旨重修。


至雍正元年,进明史稿310卷。但不久参与编修的重要人物去世,直至修到乾隆四年才最终定稿。


乾隆四十年的时候,乾隆觉得明史还是有些问题,比如元朝时的人名地名,译字不对,让重新改,于是又修到了乾隆五十四年


元史是朱元璋于洪武二年下旨修的,两度开馆,前后一年不到粗成。速度快,但问题相当多,基本不能用。


宋史是元朝修的,主负责人不懂汊文,其他成员各找史料堆砌,导致宋史非常的长,但成书非常的快,质量也就那么回事

为什么明修宋元400多年的史只用了两年,而清修明史260年的历史却用了80多年?

宋史是元脱脱修的。

修史,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也是一个王朝建立正统的开始。修史,不仅是一项文化工作,更是带有王朝价值普释立言的重大政治工作。修史,需要人,需要财,还涉及相关利益人。所以,这还有时间切入问题。明代和清代修史花费时间不一,大概与以上有关。

一,同代不修史。明代修宋元史,一为隔代,一为异族,相关利害人多物故,修史无压力。清代修明史,有好多前朝投诚的人,利益相关方多,修史环境复杂。

二,修史语境不同。明修史,汉人政权主导,对传统理解把控轻车熟路,心领神会,易决策易实施。清修史,则需要认识与磨合过程。

三,修史心态不同。清人有文字狱,更费力。

浅见揣测,供一笑。

为什么明修宋元400多年的史只用了两年,而清修明史260年的历史却用了80多年?

满清夷狄修明史都是瞎编的,为了抹黑而花长时间也在情理之中,活下来的汉奸走狗们为了讨主子欢心,摇头摆尾的,

为什么明修宋元400多年的史只用了两年,而清修明史260年的历史却用了80多年?

当朝给前朝修史这是我国的历史传统,像五代时期的后晋就给唐朝修了一本《唐书》,宋朝又为唐朝修了一本《新唐书》,原来的《唐书》就改名为《旧唐书》。那么以此类推宋史就是元朝修的,元史就是明朝修的,明史就是清朝修的。不过这三本史书修撰的时间都长短不一。相较而言宋史和元史修的比较快,明史修的比较慢。宋史从至正三年3月开始到至正五年10月成书,仅仅用时两年半;元史从洪武二年开始到洪武三年7月完书,仅用时一年;而明史从顺治二年开始直到乾隆四年才定稿,前后共经历了90多年,是官修史书上历史最长的一部。两宋300余年的历史两年半就修好,了元朝近100年的历史一年也修好了,而明朝260多年的历史为何花了快100年才修好呢?这其中都各有各的问题。

首先宋史和元史修的比较快,主要是因为这两本书基本上都是官方把能搜集到的史料照样重抄,所需的时间完全就是人工的时间而已,两宋300年的历史元朝花了两年多修完,元朝100年的历史明朝花了一年修完,按照时间比例也可以看出他们修史的速度是相似的。元朝修宋史的时候已经是王朝末年了,国家内部起义不断,皇宫内部也是争权逐利,哪有什么心思去真正的修史,能够把宋朝官方和民间留下的史料整理整理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明朝修元史则是在立国之初,修撰速度之快完全是政治所需。要知道当时元朝虽然退出了中原,但是北元势力依旧强盛,明朝也依旧在跟元朝残余势力做斗争。当时北原统治者并不甘心失败,非常想要收复失地,所以朱元璋的统治在明朝之初并不稳固。朱元璋的许多做法也证实了他想要明朝完全取代元朝成为中华正统。比如他在建立明朝后就急于的派人前往高丽日本安南等藩属国宣告中原易主,明朝已经取元朝而代之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元史当然是怎么快怎么修,因为一个朝代的历史只有在灭亡了以后才会被后朝修撰出来,元史修撰完毕也就意味着元朝已经灭亡,朱家王朝才是中华正统。

而清朝修撰明史又走向了一个极端,那就是修撰时间过长。顺治二年清朝就急于修明史也是为了宣告明朝灭亡。不过清军是异族入关,又推行了令汉人极力反对的剃发令,致使反清复明的抗争异常激烈,况且当时南明尚在,与南明交战才是清朝的当务之急,无暇修史也情有可原。所以在顺治一朝修史工作并未实际开展。

到了康熙十七年年清朝的统治局面趋于稳定,三藩之乱也被平定,明史的修撰工作才全面展开。不过康熙帝对此并不是很热心,所以明史的修撰也异常的缓慢。最终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帝,明史终于在乾隆四年正式刊行。明史修得缓慢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清朝官方要故意修改史实,将明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明末起义军,而清朝入关完全是正义之举,以此来让自己的王朝有法理可依。

为什么明修宋元400多年的史只用了两年,而清修明史260年的历史却用了80多年?

原因很简单:《宋史》、《元史》是直接抄袭发表,标点符号都不想改,因此用时短;《明史》是洗稿文,中心内容不变,文章要修修改改,因此费时

1343年3月,元惠宗下令修辽宋金三史;1345年10月,辽宋金三史成书,总共费时2年半时间。

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修元史,结果当年8月11日就完成本纪37卷、志53卷、表6卷、列传63卷,只剩下元顺帝时期没有完成而已;1370年2月6日,继续编写,7月1日,元史成书,合计用时331天,一年时间不到。

1645年5月清朝开始下令修明史,直到1789年才完成,用时144年。

331天的元史、2年半的宋史,144年的明史,还有死活不出来的清史,都各自有各自的故事。

之所以有长有短,根本原因是修史原则不同

宋史原则是注重道理不讲究文辞华丽

宋史的编纂遵循的是:

“先儒性命之说”
“先理致而后文辞,崇道德而黜功利。书法以之而矜式,彝伦赖是以匡扶”

简单说,就是注重讲道理,至于故事情节是否曲折、词语是否华丽,根本不看重。

对于细节更加不在意。教育世人是根本,文章写得不好不要紧。

如,岳飞,在宋史、金史里根本就是两个人:

宋史里是功名赫赫的大英雄,金史里是默默无闻的nobody。

一个李熙靖,竟然在《宋史》里有两个列传(列传116和列传212);明明没有传记,却说有传记;对北宋的记录很详尽,对于南宋记录比较忽略。

清朝的赵翼说宋史就是元朝人在南宋官修史书上随便排版下就算成书了:

“宋代国史,国亡时皆入于元,元人修史时,大概只就宋旧本稍为排次。”

虽然宋史马虎不认真,但因此而来的优点是:保留原始记录,不做修改。

元史的原则是给我实事求是的写

元史之所以只用331天就修成,原因就在于朱元璋确定的修史原则:

“直述其事,毋溢美 ,毋隐恶,庶合公论,以垂鉴戒”

好的,坏的,美的,丑的,统统给我写出来。

于是元史就在元朝编著的《十三朝实录》和《元经世大典》为基础随便写写,然后再收集点资料就成书了。

这就是为什么元史本纪很详细、志很多但列传很短的原因。因为本纪来自现成的《十三朝实录》,直接抄就可以,不用修改。志来自《元经世大典》,更不用找什么资料。

当然元史还有最大的特点:没有论赞。这也是朱元璋“毋溢美 ,毋隐恶”的不予评价,留给后人自己评价的做法。

明史修史原则是改改改

顺治朝虽然下令修明史,但因为资料不全加上修史体例不明,加上大清还要和南明、郑成功等政权作战,对于修明史,也是说说而已,根本不上心:

“《明史》之初修也,在顺治二年,时……仿《通鉴》体仅成数帙。”

不过是修得几篇而已,还是《资治通鉴》的体例,而非纪志传体。

1678年到1702年,康熙朝以叶方霭、张玉书、万斯同、范锡同等修撰的明史是清朝真正修明史的时间。

1702年2月,明史稿416卷成书,但康熙帝“览之不悦,命交内阁细看”,4月万斯同累死在王鸿绪家。

1709年到1723年,王鸿绪和李因笃修改万斯同1702年版明史稿,并据为己作,310卷。

1723年到1739年,是雍正朝修改明史时间,成果就是今天我们经常看到的张廷玉编著的武英殿版本336卷《明史》。武英殿版本明史,是以王鸿绪修改万斯同版本后的成果为基础编著。

1739年乾隆帝以张廷玉的武英殿版本明史,考据不够精细为由,下令重修,成果就是24卷的《明史本纪》。

明史最大的不足就是本纪太少:占据不到10%,字数不到全书的0.04%。


总结三史特点

宋史:我只是想和你讲道理,不想和你讲故事;

元史:有一说一,不管好坏都说;

明史:改到我满意为止。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为什么明修宋元400多年的史只用了两年,而清修明史260年的历史却用了80多年?

把前朝实录拿出来整理一下,再结合其他史料验证一下,然后抄一抄也就一两年的功夫。如果要写历史小说的话就需要大量时间去重新创作并验证前后逻辑的一致性了,时间上就要花费数倍了。明朝修元史基于事实,不用花太多时间,而清朝修明史,需要捏造事实和更改事实。一个是抄课本,一个是编课本,哪个用的的时间久?

清朝如果两年修好了,大部分人看到了他就不好改了,相反,我不修,然后过了几代人那里知道前边的事情,他就可以随便改了,也没人反对他!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了,知道的都埋地下了!明实录,地方志,各地族谱,明朝自己人写的历史,外国传教士等等,结果你会发现,明史其实对明朝很多阴暗的东西全部一笔带过。明史从康熙开始到乾隆,将近一百年,而且三代皇帝都亲自过问参与修撰,对比其他朝代修史其用心可谓昭然若揭,只要脑袋没被门挤了都能看出来,知道全中国研究唐史宋史的专家学者教授博士生有多少人吗,成千上万不为过,而研究明史的教授加博士生他妈不到二百人,上边说明史修的好的脑子转个弯,正因为清朝人把它修的太好了,其余能佐证的史料能改的都改了,能毁的全毁了,现代人研究明史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清修明史曾请反清人士黄宗羲参加,但被黄宗羲拒绝了。黄宗羲又觉得修明史有关子孙后代的大事,便派出其弟子万斯同参加编写。万斯同遵从黄宗羲嘱托,进京后住在朋友家,不受俸,以布衣身份入史局,修明史,前后十九年。写成原稿500卷,这些稿件无一不由黄宗羲治下阳明派审核后写出,其艰辛异常,为中国史官的楷模。

司马光写史记都才用了多少年?他都能够随意指示修改了,再改些什么还不简单,这效果就是前扬后抑,重点突出后期所有皇帝的无能昏庸。一群鞑子,命真好,遇到这样的时代,不然按照历朝历代的传统,清室还在?明史并不庞大,反而很简单。为什么要修那么多年?主要原因是就算修好了不敢那么快放出来,毕竟前期各地反清组织太多。历史的当事人都还活着。稍微笔锋一偏那就是给自己的统治找麻烦。 到了乾隆时期,当世人基本都以入土,结合宣传舆论在写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虽然清修的《明史》确实不错,但更改的地方估计也有不少,就例如上文诛十族这件事上我记得也不过只有《明史本纪末》和二十四史有所记录,这两者皆不是正史只又怎可尽信。对于修明史时间长来说我觉得主要是一、清庭入主修史主要彰显正统,所以当时根本就不是要务所以推迟等于有个名号。二、清初时局动荡一直从南明三藩到北定大小和卓延续到雍正朝才算安稳所以乾隆时期成书也就合情合理。首先明不是清推翻的,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清没必要黑明。再者,终身不事清的反清人士顾炎武、黄宗羲也派出自己的弟子、亲属参加编写明史,尤其是黄宗羲弟子万斯同以布衣身份参入编写时间长达十九年,应该是真实的。

清朝串改历史是需要时间的。首先,征服汉人需要时间;其次,征服汉文人需要时间;第三,让汉文人成为软骨头更需要时间。如此下来,不经过大约三代人的时间是磨不掉汉文人的傲骨的,也就是说按照中国人平均31.4年一代计算,真正出现有文化的软骨头的文人需要90年左右。文字狱就是铁证。

黑明朝黑的不亦乐乎的恰恰是明朝的那帮文人,尤其明武宗在《明实录》里被黑的最惨。而清朝前期为了政治需要那是不遗余力的美化明朝,“治隆唐宋”就是康熙对明朝的评价,在表面上美化明朝,暗地里却秘密的残害明朝皇族,这个才是黑点。要黑得黑对地方,乱黑一通那就是喷子了。

为什么明修宋元400多年的史只用了两年,而清修明史260年的历史却用了80多年?

《宋史》是由元朝丞相脱脱、阿鲁图先后主持编撰的。宋史编撰只用了2年半时间,就仓促成书,问题多多,篇幅是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因成书时间短,编撰时又正值元朝濒临崩溃的前夕,所以宋史比较粗糙,结构比较混乱,宋宁宗以后史实多缺失。

《元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王祎主编。朱元璋重视修史,1368年,元朝北返蒙古高原的当年,他便下诏编修《元史》。历时三百多天编成。因时间仓促,《元史》列传多照抄碑志家传之类,取舍不当之处甚多;纂修人对蒙古族、元朝制度不熟悉,因此错误较多。

《明史》的编撰前后历时九十多年,是官修史书历时最长的一部,其用力之勤、记述之完善大大超过以前诸史。

为什么明修宋元400多年的史只用了两年,而清修明史260年的历史却用了80多年?

因为大清皇帝尤其乾隆皇帝酷爱汉学,对这块很重视,所以时间就很长。

为什么明修宋元400多年的史只用了两年,而清修明史260年的历史却用了80多年?

感谢邀请。

其实明朝修《元史》不到一年,也就11个月,大清修《明史》,从宣布到结束一共九十余年,所以就有一堆傻X叫嚣清朝篡改明朝历史,就因为时间太长。好吧,德川幕府从1657年开始修《大日本国史》,一直到1906年才算完事,历时249年,咋就没有日本人说《大日本国史》不可信,呵呵。

其实清朝修《明史》,并没有网传那么夸张。清朝刚入关就建明史馆,宣布修《明史》,其目的是宣布明朝已经灭亡,大清才是正统,那几个南明小朝廷属于乱臣贼子。好了,政治过程走完之后,清朝并没有开始《明史》的编修工作,原因有二:第一,清朝此时注意力在剿灭南明残余势力,弹压各地的反抗运动;第二,战乱时期不可能搜集到足够的资料,用以支撑一个庞大的文化工程。

后来到了康熙年间,天下太平后才开始正式修《明史》,网罗了大批明朝遗民、知识分子参与到编书工作中,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黄宗羲的学生万斯同。康熙非常重视《明史》工作,曾指示“公论不可不采,是非不可不明,人心不可不服”。不过康熙话说的漂亮,还是经常审稿,有一次看稿件发现明史馆如实记载了朱四诛方孝孺十族以及迫害建文忠臣及其家属的丑事,立即指示明史馆要给朱四遮羞,结果明史馆把这事淡化处理,一笔带过,仅仅“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草草了事。话说康熙管的太TMD宽了,这么大的一个黑点居然给抹了,造成这一段历史事实不清,结果今天朱家的奴才们还不领情。所以,明史馆就一边修书稿,一边交给康熙审查,只要如实记录了明朝的龌龊事,马上就被康熙给抹了。就这样,一直拖拉到康熙六十一年才出了个《明史稿》。
万斯同的《明史稿》,诛十族嘛,这一现成的黑点竟然给抹了,康熙真是丧心病狂。

我觉得康熙干的最损的事,就是太遵循儒家“为先者讳”的理念,把明朝干的龌龊事都给抹了。如果康熙要黑明朝的话根本就不用刻意抹黑,把明朝的埋汰事如实记录就行了。顾城先生在《我与明史》一书中也有描述——《明史》虽然体现了康熙的意图,但是删改的多为明朝的阴暗面。时间到了乾隆四年,被历代史家称赞为“仅次于前四史”的332卷《明史》最终定稿。

所谓论从史出,再举个例子证明一下清朝如何丧心病乱的抹(美)黑(化)明朝。关于吴瑾当官的一个记载。陆深的《溪山馀话》是这样写的——皇上,吴瑾是色目人,让他去甘肃那是让人笑话。

然后到了《明史》
就变成了吴瑾坚辞不受了。毕竟我大明威服四海,远迈汉唐,怎么能做这么小家子气的事。
最后吴瑾还给明朝尽了忠,话说这个忠诚也太廉价了。

说道《元史》,那可真叫一个可笑,一个11个月修出来的政治工程,根本无法保证质量。引用一下后世对《明史》和《元史》的评价作为总结:《明史》体例严谨,首尾连贯,材料翔实,文笔简洁,舛误很少,是自清代以来史家公认的一部质量上乘的史著。相反,《元史》的编修,由于迫于朱元璋政治需要的压力,历时11个月共331天,31人参加,组织领导工作紧迫、匆忙、粗乱,近180万字的巨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草成,根本没有时间来核对史料的真伪和问题的分析比较。确切地说,《元史》是史官们迫于政治压力抄撮而成的。因此,《元史》的舛误甚多,内容前后重复、互相矛盾的地方随处可见。刘庭华《中国历史是干部的教科书》,原载于《人民日报》。

全文完

为什么明修宋元400多年的史只用了两年,而清修明史260年的历史却用了80多年?

清人在这方面臭名远扬,明史有两大缺陷:一是关于女真尤其是建州女真的记载几乎为空白,即使有也是清廷一家之言。二是很多明朝记载是自相矛盾甚至是错误记载的,有抹黑之疑。用时长是为更好美化自己!

为什么明修宋元400多年的史只用了两年,而清修明史260年的历史却用了80多年?

常识性错误有人说了我就不重复了,说下我的观点:编史其实就是收集各种材料合编,分析矛盾材料取更为可信的采纳。这其实不算难,满清是冲着灭华夏之种的目的来的,所以明就必须是腐朽的天怒人怨的王朝,可惜光自己说没人信啊,南明抵抗四十年,反清复明百年不断,怎么办,焚书坑儒名声不好,永乐编了个永乐大典,这名声好啊,编个四库全书烧了个七七八八,弄个文字狱让你不敢写,然后再修史对你肆意凌辱,光编主线剧情太假,还要丰富支线,把编的和真的天衣无缝的融合,这可是技术活,花的时间长自然可以理解

为什么明修宋元400多年的史只用了两年,而清修明史260年的历史却用了80多年?

这说明明史被篡改严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