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栏目 | 云社区 美国云服务器[国内云主机商]
你的位置:首页 > 云社区 » 正文

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分别能装多少发子弹?能打多远、覆盖范围多大?

发布时间:2020-04-12 09:05:53

资讯分类:歪把子  捷克  子弹  多大  轻机枪  机枪  把子
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分别能装多少发子弹?能打多远、覆盖范围多大?

相信经常看抗日剧的人都熟悉一把枪,日军机枪小队经常把一挺带双脚架的枪搁地上一架,然后就一阵突突突。可能有人听过这把枪的名字:歪把子。和三八大盖、王八盒子这类枪类似,这些日军制式枪械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日军的“歪把子”究竟有多垃圾呢?

歪把子全名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是日本陆军从1920年代开始使用的一款轻机枪,由于歪把子定型在1922年(大正十一年),故因此得名。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在中国战场上被侵华日军广泛使用,因其枪托为了便于射手贴腮瞄准从而向右弯曲,所以被俗称为“歪把子”。

日本一开始设计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时可谓考虑众多,早在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时期,日军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才明白机关枪对步兵的威胁性,尤其是敌军在冲锋时凶猛的机枪火力足够产生恐怖的压制。但是在当时日军并没有轻机枪,无法由单兵携带来支援前线。所以自从1908年起,日本开始以霍奇克斯机关枪为蓝本,将三八式重机枪进行小型、轻量化改造,这就是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由来。

大正十一年式采用气动式设计,枪管前部拥有螺纹状散热片,使用与三八式步枪相同规格的6.5×50mm步枪子弹,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使用双脚架架在地面上射击,但关键时刻射手可以在枪口安装上刺刀来用以近身搏斗。

十一年式轻机枪最亮眼的设计是采用弹斗供弹,在国际主流供弹采用弹链、弹匣等单独供弹方式时,日本率先在机枪上设计了“压弹机”,即装填架的弹斗。通过其开放的弹斗设计,十一年式可以容纳最多6个三八式步枪配备的5发标准弹夹(共30发),弹斗上方的盖子设计以及重力会不断使得弹夹下降并进入输弹位,依次反复。所以日军士兵只需要携带大量三八式步枪的步枪弹就能够通过反复利用5发标准弹夹来完成重装填,这比重新设计、制造机枪弹要省资源。

看了这么多大正十一式轻机枪的优势,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款极其优异的机枪,但事实恰恰相反。“歪把子”最大的缺陷就是子弹射击的流畅性,由于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十一式机枪非常容易发生卡壳、退壳不流畅的问题,所以大正十一年式机枪常年配备油壶,用以给子弹外壳刷上润滑油。在现实情况并不这么理想,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作战的日军由于环境温度高,即使实现涂抹了润滑油,也并不能取得多少效果,在和美军步兵使用的“勃朗宁”自动步枪(其实其武器定位是轻机枪)对射时,几乎完败。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理论射速虽然是500发每分钟,但是由于各种繁琐的装填步骤和机械故障,这款机枪几乎无法达到设计射速。且在实战中诸如枪管过热、环境敏感、结构复杂难以保养等问题也成为了日军机枪手的噩梦,而其“歪把子”的大名也注定了这款机枪枪托过歪,使得经验不足的机枪手在射击时准星反而会大幅偏向。

由于性能过于糟糕,一线部队抱怨不断,所以从1936年起日本陆军开始用九六式轻机枪来替代“歪把子”,1939年更是有了九九式轻机枪,但由于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制造规模过于庞大,中国战场上的侵华日军仍在大规模使用“歪把子”,加之日本持续扩军,十一年式机枪并未随着新款机枪投入使用而退役。

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分别能装多少发子弹?能打多远、覆盖范围多大?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综合性能捷克式好,捷克式可靠性高。


二战中国军队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和日本军队装备的歪把子轻机枪各有其特点:

一、中国军队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

捷克式轻机枪是抗战名枪,该枪造型特殊,棱角分明,极有立体感。捷克式轻机枪也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大量使用的一款武器。 从反围剿时期开始、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都大量使用这款武器,就是解放后近十年的时间里还是装备我们解放军的主要的轻机枪。

该枪是利用发射药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推动枪机完成退壳、复进、上膛、闭锁和击发。由于捷克式轻机枪的性能优异(子弹出膛初速度830米/秒,最远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900米,射速550发/分)、故障少、适应性强等特点,所以装备国家众多,配置数量大,在世界枪械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轻机枪。

二、日本军队装备的歪把子轻机枪:“歪把子”这个俗名描述了日本6.5mm轻机枪造型上的本质特征。日本6.5mm轻机枪采用了类似传统步枪枪托的“枪颈”,同时由于其瞄准基线偏于枪面右侧,为了避免使用者在瞄准时过于向右歪脖子,所以将本来就十分细长的枪颈向右弯曲,以使枪托的位置能满足抵肩据枪瞄准。


歪把子轻机枪的性能:子弹出膛初速度736米/秒,最远射程1500米以上,有效射程:600米,射速600发/分。

歪把子轻机枪在当时是日军唯一配置的轻机枪,其有三大特点:

1、在自动方式上,“歪把子轻机枪”采用了导气式工作原理(子弹产生的高压气就是枪支完成枪机的开锁/闭锁,退壳与进弹的来源),其自动机组件的总体结构以及动作原理基本上是当时乃至当今世界各国机枪普遍采用的方式。

2、采用了一个能从上面装入6个弹夹(合计30发枪弹)、形状酷似“漏斗”的装弹机。

3、能够使用当时日军配置的三八式步枪的6.5mm子弹和弹夹(可以装5个弹夹,30发子弹连发),单一子弹、避免了弹药混淆和运输品种的弊病。


歪把子的优点是有效射程远,点射精确,并且和三八大盖子弹完全通用。

但由于歪把子的可靠性太差,太容易发生故障,所以不及捷克式。

当时大多数国家对轻机枪的要求是:必要时单人可以简单完成连续射击操作。捷克式完全没问题,但歪把子在战斗时必须两人操作,没有弹药手,歪把子射手会很吃力。


美军曾对歪把子进行过测试,一挺状态良好的歪把子在最好的条件下,也只能保证500发射击不出问题。要知道一把轻机枪的可靠性是最关键的,可靠性不好,满分一百分已经扣去了60分以上,其他再好也没用。

举例子,在战场上,敌我突然遭遇,举枪射击,如果我没你快,被你打倒,那没话说。但如果是手里的枪出了问题,明明我可以打倒你,却因为枪出故障,被对方打倒,那真叫死不瞑目。剿匪英雄杨子荣就是这么牺牲的。

而且二战中,日军内部有不少公开说国产货不好的默认规矩,但确有两个例外:一个是零式初期型号的防护问题,另一个就是歪把子的可靠性。这两个问题都是日军军方公开埋怨的。

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分别能装多少发子弹?能打多远、覆盖范围多大?

铁道游击队里面,有一种德国产的驳壳枪,里面的弹夹可以装二十发子弹,俗称二十响。

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分别能装多少发子弹?能打多远、覆盖范围多大?

捷克ZB26轻机枪从1920年代它出现再到二战结束这个期间,它算是重量轻、机械性能稳定,弹道比较出色轻机枪,它的唯一不足就是火力持续性太差了!图片上的弹匣就是它的供弹具,一个弹匣只能装20发7.92×57毫米子弹,轻机枪是步兵班的火力核心,起到的是火力持续支援和阻挡敌步兵冲击阵地、压制对方轻机枪...的作用,在射击时通常情况都是3~5的短点射或者5~8发的长点射,但ZB26的20发弹匣取射击中间发射量,最多能打4个点射,就要更换弹匣,在战场上频繁的更换弹匣不但停滞了火力支援,甚至有可能危及到自己,因为就是换弹匣这几秒钟敌人的轻重机枪子弹就有可能打过来...。
这张动图,很直观的表现了ZB26从射击开始到子弹打光要换弹匣的情景,仅几个点射,持续时间仅5~6秒钟的时间...所以,这一点ZB26做的很差,它兄弟“布仑机枪”虽然使用了30发弧形弹匣,但是火力持续性仍然不尽如人意,而美军、德军、苏军,通常是:弹链、弹鼓、弹盘供弹,火力持续性大大加强。
ZB26的标尺很特别,有一小调节轮儿,可以较轻松的在战斗过程中转动调节标尺高低,而不必停止射击将标尺竖起来去上下调节距离刻度尺。
ZB26的标尺就是这样的,理论上来说ZB26的射击距离是1500米,但轻机枪的射击距离大多都在400~600米之内,再远的距离目标已经很小了很难瞄准,并且子弹发射到800米之外随着枪口初速的减弱,子弹已经开始发飘了散布变得很大,能否击中目标完全要靠运气,所以大部分都轻机枪支援或者压制距离都在400~600米左右。
大正十一式式軽机関铳,采用很特别的,也是别出心裁的漏斗式供弹。


这个特殊的漏斗可以装6个桥夹,每个桥夹上有5发6.5×50毫米口径子弹,就像动图里的这样桥夹叠加式装填到漏斗内,装满后将上盖扣上就可以发射了,扣动一次扳机会发射一个桥夹的5发子弹,符合轻机枪的射击要求,从一次性装填的子弹量来说,“歪把子”要比ZB26火力持续性好了一点点,比较多出了10发子弹,但是完成一轮射击之后,往漏斗里装填的时间要比ZB26长了很多,ZB26换弹匣的时间2~3秒钟就能完成。
“歪把子机枪”的弹箱,为铁皮制造的,内里有8个弹格,每一个弹格内装有三个装好5发子弹的桥夹,一共120发子弹,它的子弹与三八式歩兵铳通用。

图片上橙色箭头所指就是“歪把子机枪
”的标尺,绿色箭头所指就是那个“神奇的油壶”。
这张图片:漏斗、油壶、标尺的位置一目了然。大正十一式軽机関铳的标尺距离是1600米,但是6.5×50毫米子弹弹头重量只有9克,相对于ZB26的7.92×57的弹头10~12.8克显然是轻一点,另外它的枪口初速是736米/秒、枪口动能才2600焦耳(J),对比于7.92×57弹的枪口初速830米/秒和3600焦耳的动能来说差距较大,ZB26发射子弹到800米外都没影了,何况它这种接近小口径的子弹?600米外实在是没啥太大的意义!

总得来说,抗战时期我军的主流步兵武器:中正步枪、ZB26和“七九勃然”轻机枪、民二十四重机枪不论是机械可靠性还是威力,都好于鬼子的:三八式歩兵铳、十一式軽机関铳和九二式重机関铳,在与鬼子的战斗中只要他们没有九二式步兵炮,都可以遏制住鬼子的进攻或者将他们歼灭,很遗憾我们的炮太少了,轻武器性能虽佳,但是重武器又缺又差,这就是劣势,但这也凸显出我抗日军民不畏强暴誓死不屈的决心。

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分别能装多少发子弹?能打多远、覆盖范围多大?

虽然这两款轻机枪在抗日剧中的出镜率很高,但两者的差别还是蛮大的。捷克式是ZB26轻机枪的俗称,而歪把子的学名则是大正11年式轻机枪。因为这两款武器分别产自捷克和日本两个国家,所以它们的设计理念走着非常大的差别,总体概括起来就一句话:捷克式既好使又耐用,而歪把子则要“歪”得多!

威力精度

捷克式使用的是7.92毫米的毛瑟尖弹,而歪把子则用的则是6.5毫米的有坂步枪弹,所以在威力上歪把子要比捷克式差一些。虽然捷克式的精度要比歪把子略高一筹,但它的后坐力却十分明显,这导致它很难打出理想的射击精度。在实际战斗中,歪把子的威力或许略小于捷克式,但二者的精度却不相上下。

供弹方式

虽然歪把子的弹容量略多于捷克式20发的弹容量,但它的供弹方式却是它最大的缺点,同时也成了这款轻机枪最大的槽点。日本人为了谋求与步枪弹药通用,于是他们就脑洞大开地采用了一种漏斗供弹的方式,结果日本人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还给自己造成了更大的麻烦。漏斗供弹系统不仅结构复杂还难于保养,所以歪把子的弹斗极易发生破损,而且弹斗损坏后将导致全枪无法使用。与之相比,采用弹夹供弹的捷克式则要皮实得多。

人机功效

由于歪把子的左侧有一个巨大的供弹漏斗,准镜只得向右靠,于是在使用时不得不尽量向右歪着脑袋才能构成瞄准线。时间一久,恐怕铁打的脖子也受不了!捷克式的脚架高度不仅可以调节,必要时还可以向后折叠,而歪把子的脚架却是固定的,射击时只能直愣愣地挺在那,射手想隐蔽都困难。除此之外,歪把子还缺少必要的消焰器,所以在夜间歪把子的火光就成了最好的目标。

歪把子的可靠性差得连日本人自己都受不了,于是日本人绞尽脑汁依照捷克式又设计了一款轻机枪,但这款轻机枪更让人不敢恭维。或许是真的“脑汁绞尽”了吧,日本设计师竟然给机枪配上了刺刀!!

文/战情解码


看更多军事资讯,请关注战情解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分别能装多少发子弹?能打多远、覆盖范围多大?

歪把子,也叫歪脖子,正式名称“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是二战初期,侵华日军所使用的步兵支援火器。

事实上,此枪由于性能比较差,战时故障率特别高,实际装备数量尚不足3万挺,远远低于日军使用的另外一把九九式轻机枪。(歪把子5发桥夹供弹)

由于受到影视剧的影响,歪把子成了出镜率最高的机枪,此外,历史老照片中,也常常有歪把子的影子,所以此枪与三八式步枪一样,成了二战时期侵华日军的象征,国人印象中侵华日军似乎只有歪把子轻机枪,另外那挺九九式轻机枪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九九式轻机枪)

歪把子属于二战时期,最为奇葩的一款轻机枪,一是采用了全球极为罕见的漏斗供弹系统,用6只5发桥夹共30发子弹一次性压进弹仓;二是供弹机构极其复杂,导致经常发生卡弹事故,因此供弹故障率较高,为了保证能顺利射击,副手就得拿一把刷子,不断地给子弹和供弹机身刷油,因此,歪把子轻机枪对副手的依赖性比较高,属于全球绝无仅有的案例。

歪把子机枪采用30发弹斗供弹,说是轻机枪实际上也不轻,空枪重量超过10公斤,有效射程600米左右,射手一般以点射形式,实施火力覆盖和火力支持,战斗射速每分钟也就100来发。

捷克ZB-26轻机枪,此枪在中国军队中大量装备,不仅装备国军,同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也都装备此枪,是抗战时期缺乏重机枪的中国军队步兵班排连火力输出的中流砥柱,仅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就装备了不亚于10万挺以上的ZB-26轻机枪。

由于中国军队本身缺乏重机枪,有限的重机枪在抗战时期,几乎都消失殆尽,因为极为笨重转移阵地慢,往往还未打完100发弹链,就被日军的掷弹筒和九二步兵炮敲掉了。

因此相对轻便灵活,具备一定持续火力的捷克式轻机枪,就成缺少冲锋枪等自动武器的中国军队最主要的火力支撑,与那把可以抵肩射击,20发弹匣供弹的德国毛瑟C-96自动手枪一样,对中国军队坚持抗战意义重大。

捷克ZB-26轻机枪,采用20发弹匣供弹,位置在枪身机匣上方,由于此枪的有效射程高达1000米,因此抗战时期,在与日军歪把子对射时,往往能处于上风。

据二战以后,参与过侵华战争的日军老兵回忆,中国军队的捷克ZB-26轻机枪曾杀伤了大量的日军,一般日军在冲锋时,听到此机枪声,大都会条件反射地就地卧倒,根据枪声判断方位,再试图用三八式步枪的精准射击,或用掷弹筒或用九二步兵炮来对付,如果不将机枪敲掉,日军不会再轻易发动冲锋,因此捷克ZB-26轻机枪射手的战损率极高。

事实就是地讲,捷克ZB-26轻机枪并非二战时期最好的轻机枪,特别是其20发弹匣供弹,确实有供弹不足之嫌,但却是抗战时缺乏自动枪械的中国军队最好的选择。

在此枪口下毙命的侵华日军不下10余万,因此,捷克ZB-26轻机枪对抗战胜利的贡献特别大,每个步兵班只要有一挺此机枪,就不怕火力占优的日军发起的刺刀冲锋了。

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分别能装多少发子弹?能打多远、覆盖范围多大?

在中国的影视剧中出境率最高的两把机枪一个是日本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歪把子”,而另一个就是捷克式ZB-16轻机枪,是我国少数性能优于日本武器之一。可以说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据统计1927年到1939年之间,国民政府就向捷克国营的布尔诺兵工厂进口了大约30000挺ZB26。后来抗战全面爆发,外部的武器很难进入中国,于是我们就开始自己制造捷克式轻机枪。

当时主要参与研制的有11、21、31、40、41、51、53兵工厂,总计大约7万余挺,再加上原来进口的3万挺,总规模大约在10万挺左右。

歪把子正式名字为大正十一式轻机枪,采用特殊的漏斗供弹的结构,可以压6个弹夹(就是三八大盖的弹夹)每个弹夹5发子弹,也就是30发子弹,有效射程600米。

这把枪极其不靠谱,设计复杂,故障多,而且还可以容易卡壳,以至于日军不得不随时准备着油壶来预防,而且特别低,杀伤性小,每分钟只有可怜的200发,并且由于杀伤性小一般一发子弹打在人身上起不到什么停顿敌人的作用,挨一发子弹还可以乱跑。

而中国装备的捷克式ZB-26轻机枪基本上可以把日本的“歪把子”摁在地上使劲摩擦的水平,这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武器性能优于日本的装备。ZB-26射速每分钟500发,并且还可以快速更换枪管,枪管上有散热口增加了枪管的散热性能,但是ZB-26有一个缺点就是就弹容量太少只有20发,这样就导致了需要频繁更换弹夹,往往这个时候敌人会趁机打掉机枪手,但是有经验的老兵往往会还有2~3发子弹的时候突然更换弹夹让敌人摸不清换弹夹的时间。

从总体上来说,ZB-26是全面由于“歪把子”机枪的,后来日军实在是被“歪把子”坑惨了,又按照捷克式ZB-26仿制了96式轻机枪。

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分别能装多少发子弹?能打多远、覆盖范围多大?

远远不一样,和捷克式比,歪把子就是渣渣。

我们这么对比歪把子和捷克式,全世界和歪把子长得像的多,还是和捷克式长得像的多?当然是捷克式,仿制品一大堆,英国的布伦机枪,甚至日本人都仿制捷克式了,九六式和九九式机枪。当然,只有好枪才会被大面积仿制列装,那这么一对比,歪把子简直就是渣渣。

歪把子机枪----大正十一式机枪

歪把子可以用莫名其妙来形容,日本人奇思妙想下弄了个弹斗供弹方式,这个供弹方式几乎就是个奇葩,据说是为了让士兵节约子弹和子弹通用。歪把子机枪设计时就为了让它和三八大盖子弹通用而做,使用子弹相同,结果,歪把子打完了之后开始怀疑人生,故障一大堆。弄不出新弹药,而且枪还要继续用,日本人无奈的给子弹进行减装,减装之后好了,故障少了点,但是子弹通用的计划基本上是泡汤了,还是得给歪把子专门造子弹。

歪把子的弹斗供弹,装六层弹夹,这种供弹方式,闭着眼睛都能知道故障率肯定一大堆,不卡壳才怪。歪把子的有效射程在600米,距离还可以,但是射速慢,而且火力持续性不够。一个弹斗的子弹打光后,副射手需要把弹夹一个一个压进去,还得对齐了,然后在扳回压弹板,才能射击。这个过程相当麻烦,而且速度慢,中国军队就是凭借这一点,等机枪停止射击后,一排子弹打过去。

最后这挺机枪是把小日本坑的怀疑人生,日本人才弄出来一个跟捷克式差不多的轻机枪,令人震惊的是,这挺轻机枪居然装着大刺刀,也不知道日本人是怎么想的,抱着那么重的家伙拼刺刀?是对自己拼刺刀的技术太信任了?

捷克式----ZB26

捷克式机枪是一挺非常出色的机枪,装备了十几个国家,而且,不是那么贵,中国军队都能接受的了。ZB26定型时间是1924年,服役时间是1926年,至于某个剧中,出现在清朝末期的ZB26,我只能认为是导演太厉害了。

ZB26使用的是20发的弹匣,而这个20发的弹匣,火力持续性要比歪把子好的多。子弹打光了,直接换新的就行了,不用麻麻烦烦的五发五发压进去。据说捷克式的有效射程能达到900米。而捷克式的7.92mm子弹的杀伤力是远大于歪把子的6.5mm口径。

▲两人机枪小组,歪把子需要三四个人

▲捷克式性能好不,你看他们现在还在用仿制品

不过对于当时的八路军来说,能缴获一挺歪把子,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毕竟武器没那么多。而捷克式,就连日本人都想要。

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分别能装多少发子弹?能打多远、覆盖范围多大?

这明显不一样好伐...捷克式是抗战时期国军装备量最大的轻机枪,从国民革命期间引进,解放后甚至改造出了使用56冲弹匣打7.62*39弹的版本(抗日剧中不少弯弹匣捷克其实都是用的这批)


捷克式ZB26式是捷克斯洛伐克在20年代开发的一款长活塞导气+枪机偏移闭锁原理的轻机枪,20发弹匣供弹,可以快换枪管(算个亮点)

而歪把子是侵华日军前期所使用的轻机枪,全名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因为它的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所以中国老百姓叫它“歪把子”机枪

捷克式轻机枪使用弹匣供弹,弹匣插在机匣顶。每个弹匣可装7.92*57毛瑟弹20发


而歪把子机枪很奇葩,使用弹斗供弹,一个弹斗里面可以装6个6.5*50有坂弹五发夹,所以容弹量6*5一共三十发。

大正十一式使用的6.5*50SR有坂弹还是减装药版本,用普通弹的话很容易造成退壳故障。而且歪把子机枪子弹入膛之前都会通过机匣顶部的油壶自润上油~即便这样,这种开放式、而且复杂的供弹具还是很容易沾染灰泥还,频繁出故障。

从可靠性和效用上来说,捷克造机枪完胜歪把子。使用7.92*57的捷克标称有效射程550米,而歪把子标称的有效射程600米。但这只是验收方式不同而已,实际上毛瑟弹本身的动能就大,弹头质量也略高,因此远距离的存能比6.5*50SR高出不少,更何况歪把子还是个减装药....

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分别能装多少发子弹?能打多远、覆盖范围多大?

歪把子机枪是中国军民的叫法,该机枪的正式名称为“大正十一年式轻机关枪”(1922年)。该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使用6.5毫米步枪弹,全重10.2千克,全长1100毫米,初速736米每秒,理论射速600发每分,有效射程600米。此外,歪把子采用6个水平放置的5发弹夹式弹斗供弹,理论上只要副射手不停地向弹斗中装填弹夹就可以达到持续设计的目的,由于弹药装填比较繁琐,歪把子的实际射速根本达不到理论射速。

歪把子机枪射程远、精度高,但是威力不大,因此是一款比较有特色的机枪,但不是一款性能优异的机枪。1936年,日本研发了“九六式轻机枪”。由于歪把子的数量比较多,不能轻易更换,侵华的日军仍然使用歪把子机枪,在太平洋战争的日军使用九六式和九九式轻机枪。

捷克式轻机枪是捷克勃诺国营兵工厂(Zbrojovka Brnovzqr)于1926年定型的轻机枪,正式名称为“捷克ZB26型轻机枪”。因此,该机枪到达中国的时间至少得1927年之后。现在的影视剧不管是北洋军阀混战还是辛亥革命,甚至晚清都出现了这把机枪,这就属于穿帮了。

捷克式轻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起落式闭锁,枪重10.5千克,口径7.92毫米,全枪长1150毫米,口径7.92毫米,初速830米每秒,理论射速550分每分,标尺1500米,有效射程1000米,采用20发弹匣。1934年国民政府将捷克式轻机枪作为制式装备,因使用7.92毫米的步枪弹,可以和中国军队装备的汉阳造使用同样的子弹口径,这样便于后勤的供应。

捷克式轻机枪与日军的歪把子机枪相比,虽然弹容量只有20发,但是机构简单、杀伤力大、操作简单、可靠性好。从1927—1939,捷克一共向中国交运了32272挺捷克式轻机枪。此外,中国还自行仿造了该机枪。国军的轻机枪配备到班,每个步枪班配备1挺轻机枪和6支步枪,而稍差一些的杂牌部队每个排也能配备2—3挺轻机枪。

八路军、新四军及敌后抗日武装力量的武器装备比较简陋,虽然歪把子的性能不如捷克式轻机枪,但是有总比没有强吧。《亮剑》中,李云龙的独立团缴获了日军的歪把子机枪都是非常高兴的,中国军队用缴获的日军武器来打击日本侵略者。

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分别能装多少发子弹?能打多远、覆盖范围多大?

歪把子轻机枪是日本在走独立自主的军工道路时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产品,其设计初衷也是很不错的,为节约弹药并保证机枪在极端环境下可以使用步枪弹药,所以歪把子机枪是围绕使用三八大盖的子弹来设计的,这一设计理念可以说是比较前卫。但是由于技术限制使用弹斗供弹使得该枪故障率极高,而且它的枪身是用一整块钢铁切削而成,虽然其加工技术之高可想而知,其本身可以堪称艺术品,但是却严重浪费资源、生产难度大、成本高、生产时间长等问题,可以说是为了芝麻丢了西瓜。
还可以装瞄准镜,说明其精度之高

虽然相比歪把子30发弹容捷克式轻机枪只有20发弹容,但是捷克式轻机枪可以说是为了士兵作战而设计的武器,而歪把子是为了设计师而设计的武器。捷克式部分采用冲压零件使得枪的生产难度、生产成本、生产时间大大降低,而且战场的可靠性比歪把子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

至于射程两者并没有太大差距,但是火力覆盖的差距还是存在的,而且是20弹容的捷克式轻机枪压倒30发弹容的歪把子,而是它们存在巨大差距的就在于它们的装弹方式不同。捷克式是使用弹匣供弹,换弹时间比较快,而歪把子却需要将一排一排的弹夹往弹斗里装弹,换弹时间更长。其火力持续时间反而没有20发弹容的捷克式效果更好

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分别能装多少发子弹?能打多远、覆盖范围多大?

很显然不一样。所谓的“歪把子”和“捷克式”,分别指日本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和捷克的ZB vz.26轻机枪(下分别简称大正十一式和ZB-26)。

从“血统”上来说,大正十一式源自法国的“哈奇开斯”机枪,而ZB-26为捷克布尔诺国营兵工厂的原始设计,两者的设计起源明显不同。从基本原理上来说,大正十一式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楔闩横动式闭锁,而ZB-26为活塞长行程导气式、枪机偏转式闭锁,两者虽然基本自动原理相同但设计上差异较大。

从技术数据和性能指标来看,大正十一式全长1100毫米、重10.2千克、初速736米/秒、理论射速500发/分、有效射程600米,ZB26全长1161毫米、重9.60千克枪、初速744米/秒、理论射速500发/分、射程1000米,看似两者相去无几。然而由于大正十一式设计上的缺陷,该枪的人机功效和可靠性远不如ZB-26,因此使用相当不便,在实战效果上难以与ZB-26匹敌。同时,ZB-26所采用的7.9×57毫米枪弹比大正十一式所采用的的6.5×50毫米枪弹在存速性上更好,因此在远射程上大正十一式杀伤能力不如ZB-26。有鉴于大正十一式同ZB-26的差距,在侵华战争期间缴获中国军队的ZB-26后,日本不但将该枪批量装备使用,而且还设计了与ZB-26构型类似的九七式和九九式轻机枪。但由于大正十一式的装备数量巨大,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时,其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主力轻机枪仍为大正十一式。

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分别能装多少发子弹?能打多远、覆盖范围多大?

二战的捷克式跟歪把子是一样吗?射速威力如何,哪一把更具优势?

近代枪械武器大家了解到多少,对于捷克枪跟歪把子是同一类型枪吗?如果大家喜欢看抗战电视剧的话,不免会经常看到捷克式轻机枪的身影,另外还有号外“歪把子”的轻机枪,其实前者原产地为捷克国家,后者则是日本制造,下面由我们详解说一下这两把轻机枪的差别。

抗战期间,我国军兵使用的都是一些劣质枪械,且还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到了后来建立起兵工厂之后才自己仿造,平时制造手枪、步枪、手榴弹、子弹还不是难题,但制造轻机枪就有些困难了。因此我军多是采用歪把子跟捷克式轻机枪为主,歪把子为日本人所造原名叫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听起来确实有点怪,但用起来却非常顺手且精准度高,威力强。捷克式原名为ZB26轻机枪其威力也相当猛,往往打得敌人不敢靠前。

至于子弹方面,歪把子采用了6.5毫米的有坂款步枪子弹,而ZB26轻机枪(捷克式)则是装填7.92毫米的毛瑟子弹,从体积上ZB26轻机枪所用子弹明显比歪把子的要大得多,因此射出的破坏力也比歪把子强。

火力强精度也要高才行,不然只会浪费更多子弹而伤不了多少敌人,ZB26轻机枪在精准度方面也强于歪把子,但它的后坐力极强非一般人所能驾驭,如果把持不稳定那么射出的子弹就会散乱,从而减低精准度。而歪把子的后坐力小于捷克式,在射击中比较好控制不至于乱摇晃,对比之下其实两款枪的精准度非常接近。

捷克ZB-26轻机枪产于20世纪20年代间的轻机枪,枪口径7.92毫米,通过表尺测出每发子弹射程距离是1500米,且速度能达到每分钟五百连发,枪管内的温度变换也相当快速。另外捷克式更优秀之处在于把20连发的弹药夹位于枪械正上方,这使得个人能够便捷持行。当初我国曾一口气购下30000把ZB26轻机枪,接着国内兵工厂进行仿制造的也高达70000把,为此相信当时捷克式是很受士兵欢迎的。

日本歪把子轻机枪,拥有6.5毫米口径比捷克式差了许多。虽然每分钟能连射500发子弹跟捷克式扯平,子弹数量为30颗,但是其射程令人失望,仅有600米距离。由于日本在生产此枪时设计的供子弹方法太过复杂,导致使用期间多有故障发生,且修理困难。当我国抓获日军收缴上来的“歪把子”一般发配给普通民兵,而正规主力军从不使用歪把子,原因就是它不比捷克式轻机枪有优势。

捷克式轻机枪弹夹数量为虽为20发,但胜在装填便捷,曾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他在使用捷克式过程中能够自己快捷的填充子弹夹。

因为在两军交战中,老轻机枪手们惯于使用三发短点射的方式杀敌,并不是一梭子哒哒哒的长连射,合格的轻机枪手甚至能在战斗中精准算出射出的子弹数量,当只剩下几颗子弹之际就马上快速换弹夹,这样做不仅能够稳住火力输出,还能压制敌人喘息的机会。

相比歪把子其缺点就是换弹匣复杂,该枪设计的是漏斗方法供应子弹会频繁卡壳射不出来,这时单人不能够处理问题,需多一个人手帮忙才能把供弹故障修复重新换装弹夹。为此这很不利于在交战中发生,一来延误时间二侧要花费更多人力资源,等你歪把子换号子弹,人家捷克式早已经射完两弹夹了。

整场抗日战争下来,我军多是主用捷克式而次用歪把子,而这一款捷克式轻机枪于1970年左右渐渐退出大小国家的装备行列。

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分别能装多少发子弹?能打多远、覆盖范围多大?

捷克式和歪把子虽然都是采用的侧面瞄准设计,但是两者并不是同一个武器,捷克式一般指的是捷克研制的ZB26式机枪,而歪把子则是日本大正十一年式机枪。

歪把子机枪由于左侧有一个巨大的弹斗,因此瞄准很受影响,所以其瞄准线设在枪身右侧,枪托也采取了向右歪的设计,所以得名歪把子。而捷克式机枪的弹匣在枪身正上方,其瞄准线在枪身左侧,而且枪托、握把都是沿着中轴线布置的。

歪把子机枪采用的是30发的弹斗,装入6个5发装的桥夹供弹,因此理论上可以做到不间断射击和装填。不过该枪的弹斗过于外漏,因此容易让杂物进入,很影响正常使用。同时,由于该枪自身问题,无法使用普通的三八式步枪弹,只能使用减装药的机枪弹,所以没有通用性可言。

而捷克式机枪使用的是20发弹匣,和歪把子没有质的差距,毕竟机枪还是点射居多,但是其可靠性要高于歪把子。至于弹药上则不是问题,其采用的是普通的7.92X57毫米毛瑟步枪弹,是在当时的中国比较容易获得的一种弹药。

至于射程,两者使用的都是全威力弹药,本身射程就远,再加上战场一般是400米左右交火,所以实际使用区别并不大。

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分别能装多少发子弹?能打多远、覆盖范围多大?

“歪把子”和“捷克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轻型机枪,抗日战争时中国军队都有装备,二者的基本历史和相关参数情况如下,供参考:

“歪把子” 大正11年式、辽造17式

(中国仿造的“歪把子”机枪,辽造17式)

其原始型号是日本的大正11年式轻机枪,口径6.5毫米,因为枪托偏向一侧(出于便于射手贴紧枪托瞄准射击的考虑),呈“歪把”状而得名。这种机枪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陆军的制式装备,同时中国军队也有装备和仿造,中国的仿造型为民国东三省制造的辽造17式。这种机枪的供弹系统比较特殊,是在机枪的左侧有一个歪斜的“弹斗”,除了正常供弹外,还可以将步兵6.5毫米步枪弹连着弹夹直接塞进弹斗,弹斗里的机械设计可以自动将弹夹里的子弹抽出上弹。

(抗战中八路军使用的“歪把子”机枪)

其基本参数如下:

枪 长:1.11米

枪管长:0.485米

口 径:6.5毫米

枪 重:20.4斤

初 速:736米/秒

装 弹:弹斗30发

射 程:2200米(表尺最大射程)


“捷克式” ZB26式

(“捷克式”ZB26轻机枪,弹夹附近枪身上的圆形表尺是非常显眼的特征)

抗日战争时中国军队普遍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是捷克1926年定型量产的机枪,由布鲁诺兵工厂制造,称为国营博诺兵工厂26型机枪,缩写为ZB26式,中国俗称“捷克式”。

(中国仿造的“捷克式”)

这种轻机枪外观上也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因为弹匣的位置设计问题,弹夹安装后会阻挡住射手的视线,因而这种机枪的表尺安装在左侧,为圆形的蜗轮式表尺,是识别捷克式的最好特征之一。

至1939年,中国一共向捷克进口了32272枝ZB26式机枪,除此之外,中国国内的大沽造船所、重庆武器修理所、广东第一兵器制造厂、浙江铁工厂、西北铸造厂、兵工署也先后大量仿造“捷克式”机枪,使得这种武器有大量的中国仿造版。

(抗战时代中国军队使用“捷克式”的景象)

“捷克式”的基本参数如下:

枪 长:1.165米

枪管长:0.602米

口 径:7.92毫米

枪 重:18斤

初 速:830米/秒

装 弹:20发弹夹

射 程:1500米(表尺最大射程)

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分别能装多少发子弹?能打多远、覆盖范围多大?

歪把子,也叫歪脖子,正式名称“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是二战初期,侵华日军所使用的步兵支援火器。

事实上,此枪由于性能比较差,战时故障率特别高,实际装备数量尚不足3万挺,远远低于日军使用的另外一把九九式轻机枪。

显示所有大图

GIF

(歪把子5发桥夹供弹)

由于受到影视剧的影响,歪把子成了出镜率最高的机枪,此外,历史老照片中,也常常有歪把子的影子,所以此枪与三八式步枪一样,成了二战时期侵华日军的象征,国人印象中侵华日军似乎只有歪把子轻机枪,另外那挺九九式轻机枪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GIF

(九九式轻机枪)

歪把子属于二战时期,最为奇葩的一款轻机枪,一是采用了全球极为罕见的漏斗供弹系统,用6只5发桥夹共30发子弹一次性压进弹仓;二是供弹机构极其复杂,导致经常发生卡弹事故,因此供弹故障率较高,为了保证能顺利射击,副手就得拿一把刷子,不断地给子弹和供弹机身刷油,因此,歪把子轻机枪对副手的依赖性比较高,属于全球绝无仅有的案例。

歪把子机枪采用30发弹斗供弹,说是轻机枪实际上也不轻,空枪重量超过10公斤,有效射程600米左右,射手一般以点射形式,实施火力覆盖和火力支持,战斗射速每分钟也就100来发。

捷克ZB-26轻机枪,此枪在中国军队中大量装备,不仅装备国军,同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也都装备此枪,是抗战时期缺乏重机枪的中国军队步兵班排连火力输出的中流砥柱,仅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就装备了不亚于10万挺以上的ZB-26轻机枪。

由于中国军队本身缺乏重机枪,有限的重机枪在抗战时期,几乎都消失殆尽,因为极为笨重转移阵地慢,往往还未打完100发弹链,就被日军的掷弹筒和九二步兵炮敲掉了。

因此相对轻便灵活,具备一定持续火力的捷克式轻机枪,就成缺少冲锋枪等自动武器的中国军队最主要的火力支撑,与那把可以抵肩射击,20发弹匣供弹的德国毛瑟C-96自动手枪一样,对中国军队坚持抗战意义重大。

捷克ZB-26轻机枪,采用20发弹匣供弹,位置在枪身机匣上方,由于此枪的有效射程高达1000米,因此抗战时期,在与日军歪把子对射时,往往能处于上风。

据二战以后,参与过侵华战争的日军老兵回忆,中国军队的捷克ZB-26轻机枪曾杀伤了大量的日军,一般日军在冲锋时,听到此机枪声,大都会条件反射地就地卧倒,根据枪声判断方位,再试图用三八式步枪的精准射击,或用掷弹筒或用九二步兵炮来对付,如果不将机枪敲掉,日军不会再轻易发动冲锋,因此捷克ZB-26轻机枪射手的战损率极高。

事实就是地讲,捷克ZB-26轻机枪并非二战时期最好的轻机枪,特别是其20发弹匣供弹,确实有供弹不足之嫌,但却是抗战时缺乏自动枪械的中国军队最好的选择。

在此枪口下毙命的侵华日军不下10余万,因此,捷克ZB-26轻机枪对抗战胜利的贡献特别大,每个步兵班只要有一挺此机枪,就不怕火力占优的日军发起的刺刀冲锋了。




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分别能装多少发子弹?能打多远、覆盖范围多大?

先说捷克式,zb26,国军标配,弹匣20发,上置式直插,威力足够,携带方便,但火力持续性不好,即使老兵2-3发的短点射,也只有几个点射就必须换弹(张大彪冲锋山崎大队的时候,就是提着这个)。其次,歪把子,不知道是不是歪脖子,或者鸡脖子,如果是,供弹方式是5发弹桥,6个弹桥一组(30发),子弹和步枪一样,但是需要枪油润滑弹桥以免供弹不顺。另外的重机枪(好像是大正十一年式)是直板弹桥,副射手专门桥接以保证射击的连续性。

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分别能装多少发子弹?能打多远、覆盖范围多大?

“ 捷克式 ”—— ZB26轻机枪全貌。其外形和基本结构安排与后世大多数轻机枪一致,这也是人们往往更容易接受 “ 捷克式 ” 的原因。“ 捷克式 ” 的正式名称是 ZB26轻机枪,因其制造国捷克而得名。它的前身是普拉加 M24轻机枪, 1924年由设计师瓦克拉夫 ·霍利 克研制成功,由捷克布尔诺武器公司生产 ,“ZB” 是捷克和布尔诺两个词的开头字母。它的改进型号称为 ZB30,主要是将活塞、枪机框改 进为一个整体结构。

“ 歪把子 ” 同样也是俗称,它是南部麟次郎主持设计的日本第一种自主研制的轻机枪,于 1922年定型,按日本纪年法 当年是大正 11年,故定名为大正 11年式轻机枪。该枪由小仓兵工厂生产, 1920年代中期装备日军。虽然二战后期日本研制了性能更好 的 96式和 99式轻机枪,但由于产能有限,大多数 “ 歪把子 ” 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 “ 捷克式 ” 与 “ 歪把子 ” 都是上世纪 20年代设计定型并装 备部队的武器,这使得两者的对比建立在一个合理基础之上,而且它们共同经历过整个二战,特别是都曾在中国战场上广泛使用,并在 实战中多次交手,相互间的较量持续了 10多年时间,因此它们性能孰优孰劣,最有发言权的当属中国人。

在比较之前,先来看一下两枪的主要诸元:ZB26为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偏移闭锁,全枪长 1165毫米,枪管长 602毫米,全 重 9公斤,理论射速 500发 /分,发射 7.92毫米毛瑟步枪弹,初速 830米 /秒,使用 20发直弹匣供弹,可以单、连发射击。 “ 歪把子 ” 也是导气式武器,但采用立楔闩闭锁方式,全枪长 1067毫米,枪管长 428毫米,全枪重 8.85公斤,理论射速530发 /分,发射 6.5毫米有坂步枪弹,初速 730米 /秒,使用 30发供弹漏斗供弹,只能连发射击。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由于设计年代相近,它们的相同点很多,比 如都是早期专门设计的轻机枪,都使用各自的主流步枪弹,性能较为完善等等,同时它们也有着弹容量小、火力持续性差,体积重量较 大、结构复杂等共同缺点。

至于具体性能,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逐项对比:“ 歪把子 ”—— 大正 11年式轻机枪。其外形虽然比较特别,但也并非绝无仅有,与早期的法国哈其开斯 M1909机枪较为相似,接 近于轻型化的改用两脚架的重机枪。

一、威力和精度“ 捷克式 ” 发射各种 7.92×57毫米毛瑟尖弹,弹头重量在 10-12.8克,初速为 830米 /秒,枪口动能超过 3400焦耳,而 “ 歪把子 ” 发 射的是 6.5×50毫米三八式有坂步枪尖弹,弹头重约 9克,枪口动能在 2600焦耳左右,明显低于前者。有坂步枪弹在当时来说是一种 “ 小 口径 ” 枪弹,其弹壳较短、弹头细长,其优点是后座力小、射击精度好,但这种枪弹用在以压制敌人为主要目的的机枪上,就明显感觉到 其威力不足,远距离上杀伤力小,而且日本战时生产的枪弹工艺性较差,在发射时的高压作用下,弹壳容易断裂,所以包括 “ 歪把子 ” 在内 的日式机枪上大多有油壶这个部件,用以在枪弹进膛前对其表面进行润滑。而 “ 捷克式 ” 使用的 7.92毫米尖弹由于初速高、弹头重量大, 因此存能性好,对远距离目标的压制能力和威慑性远高于 6.5毫米枪弹,这也是日本后期专门开发 7.7毫米的 99式轻机枪的主要原因。 但 7.92毫米枪弹重量偏大,加上战斗状态下 “ 捷克式 ” 的枪弹是装在弹匣内携行,故在同等负重条件下,其携弹量相对使用 6.5毫米枪弹 的 “ 歪把子 ” 要少一些。

11年式轻机枪的供弹漏斗是早期机枪众多供弹形式中比较独特的一种,但也并非独家专有, 所示的是苏联德普轻机枪的一种 试验型,使用与 “ 歪把子 ” 几乎相同的 25发供弹漏斗。 “ 捷克式 ” 的早期试验型使用的也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直弹匣,而是装在圆形弹鼓中的布质弹带。从后上方看去的 “ 歪把子 ” 供弹漏斗。左上方的圆勺状装置是压弹杆手柄,漏的圆形物体是油壶盖,再右侧是弧形表尺。在精度方面, “ 捷克式 ” 的枪管和瞄准基线都比较长,瞄准时也较 “ 歪把子 ” 方便一些,而且射速相对较低,因此前者的精度要比后者 高出一筹。在保留至今的相关史料中,日军对中国军队 “ 捷克式 ” 机枪的火力与准确性都有很深刻的印象。但 “ 捷克式 ” 的后座力很大,发射 时后座比较明显,为抵消后座力其枪托底板内装有减震弹簧,加上它的雪撬板式脚架底抓地能力不强,因此在连发时跳动比较厉害,不是富有经验的射手,很难用它打出理想的点射精度。反观日军方面,对轻机枪等武器的射击精度要求非常严格,特别是在战争初期,射手相对中国军队来说更训练有素。 “ 捷克式 ” 使用比较少见的蜗轮式表尺 , 靠转动表尺轮来调整表尺缺口的高度 , 以瞄准相应的射程 。 “ 布仑 ” 轻机枪也使用类似的表尺。

二、结构原理。仔细比较两枪就可以发现, “ 歪把子 ” 的结构要比 “ 捷克式 ” 复杂得多,换言之就是更为原始,更接近于轻型化的重机枪。尤其是 “ 歪 把子 ” 外形上最明显的特征 —— 供弹漏斗这一部分,不仅零件体积小、数量多,而且加工装配要求比较精确,与其相连的枪机上相应的连 动机构加工也很繁琐。

三、火力持续性影响火力持续性的主要因素是供弹机构的容弹量。仅从容弹量来看, “ 歪把子 ” 为 30发, “ 捷克式 ” 为 20发,前者多于后者。但两 枪的供弹原理不同,实际使用过程有很大区别,所以还必须考察两者在战斗条件下的再装填速度。 “ 歪把子 ” 的 30发供弹漏斗,每次直接 装入 6个分别装在 5发桥夹上的弹夹,而 “ 捷克式 ” 使用预先装满的 20发弹匣供弹。 “ 歪把子 ” 弹斗内的弹数比 “ 捷克式 ” 多 10发,而且打空 的桥夹自动弹出,没有取下空弹匣的动作,枪弹打光后,弹药手只要打开弹斗上方的压弹杆,将准备好的一摞 6个弹夹装入,再将压弹 杆盖上压住枪弹即可 。 而 ZB26本身弹匣容量只有 20发 , 而且打完后还要有取下空弹匣的动作 , 在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弹数自然要少一点。 前述的比较是在 ZB26的弹匣预先压满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是射手面对的是刚刚补给来的成箱的弹药,那 “ 歪把子 ” 就更占优势,因为日 本生产的 6.5毫米枪弹都是预装在 5发桥夹上的,开箱后即可直接取出装枪射击,而 “ 捷克式 ” 还需要一个往弹匣内装弹的过程。 “ 歪把子 ” 的瞄准装置在枪身右侧,因此射手不得不将头部偏向右侧才能实施瞄准。由于它的两脚架较长而且不可调节,因此火线 较高,不利于隐蔽,增加了射手伤亡的可能性。虽然 “ 歪把子 ” 的供弹漏斗系统在装弹量和战斗射速上稍占上风,但也有结构复杂、零件数量多、保养擦拭困难的致命缺点,而且 弹斗损坏后将导致全枪无法使用。 “ 捷克式 ” 虽然弹匣容量小,但供弹机构结构简单,即使弹匣损坏,更换一个即可恢复射击,而且通常 “ 捷 克式 ” 的射手都配有 6-12个弹匣,并且有副射手帮助临时压弹,足以应付通常战斗的需要。另一方面, “ 歪把子 ” 采用漏斗供弹方式的目的 是为了求得与步枪弹药通用,避免再配备其他供弹具而浪费有限资源,但这只是一个理想化的目标,实际上 “ 歪把子 ” 所使用的枪弹与普通 步枪弹并不一样,虽然两者包装样式一样,但标注不同,机枪弹为减装药弹,以便机构能够平稳工作,避免出现断壳和开裂故障。而且 虽然 “ 歪把子 ” 上有油壶 , 但在灰尘多和弹壳生锈的情况下 , 弹膛会很快磨损 。 相反 “ 捷克式 ” 轻机枪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 枪弹也不用涂油, 而且它在弹匣插槽口还设计有防尘盖,对环境的适应性要明显强于 “ 歪把子 ” 。

早期轻机枪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线步兵的最主要的支援武器,特别是在战斗激烈时,发射枪弹数量未免很大,考虑到持续射击时枪 管散热的问题,早期的轻机枪大多在枪管上开有散热槽, “ 歪把子 ” 和 “ 捷克式 ” 都不例外。不过 “ 歪把子 ” 的散热槽较深,散热面积相对较大。 但在实际使用中,这些加工费时费力的散热槽并没有太大的效果, “ 歪把子 ” 一般连续射击枪弹数量不能超过 300-350发,而 “ 捷克式 ” 差不 多也是在这个范围内。不过 “ 捷克式 ” 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枪管可以快速更换,此时只需将枪管固定扳手转动一定角度,再握住枪管上的提 把,向前一推就可取下枪管,而 “ 歪把子 ” 的枪管是固定的,连续射击超过一定弹数时,要么停止射击等待枪身自然冷却,要么就要用湿毛 巾之类捂在枪管上给枪管降温 , 否则就会造成膛线的永久性损坏 。 原产的 “ 捷克式 ” 枪管钢质优良 , 甚至打红的枪管可以直接放在水中冷却, 但国内自行仿制的产品质量就差次不齐了 , 而且即使是原产品 , 备用枪管也大多损失殆尽 , 所以实际战斗中在散热性方面的优势并不比 “ 歪 把子 ” 强多少。

四、人机功效从两枪诸元可以看出,在全枪长和重量方面, “ 歪把子 ” 比 “ 捷克式 ” 要稍轻便一些。但在人机工程方面,两者却各有千秋。由于 “ 歪 把子 ” 枪身左侧有一个大型供弹漏斗,瞄准装置只得偏在枪身右侧,为方便瞄准,鱼尾形枪托从握把向后的部分也不得不偏向右侧,这也 是该枪为何称为 “ 歪把子 ” 的原因。但该枪的重心却位于枪身左侧,加上枪托和枪身中心线并不同轴,其后座力传递时同时存在上下和左右 两个方向的偏转力矩,同时射手不得不尽量将头部向右倾斜才能构成瞄准线,这就增加了操作难度,时间一长必然会因为疲劳而影响瞄 准。而 ZB26轻机枪其枪托设计在操作时就要便利得多,且枪托底部有可折叠的肩托板,对于机枪仰俯射击转换十分有利。 “ 捷克式 ” 由于弹匣位于机匣正上方,瞄准基线也是偏置的,不过是偏在左侧,射手在正常抵肩姿势时就可以构成瞄准。所以从枪械实际射击时的操作 舒适性来说, “ 捷克式 ” 要远远优于 “ 歪把子 ” 。 “ 捷克式 ” 的可调节式两脚架,并可向后折叠,脚架底板为与勃朗宁 M1918相似的雪撬板式样,适应松软地面,但抓地能力不强。 “ 捷克式 ” 外观上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其枪管口部装有喇叭状消焰器 , 上面开有许多小孔 , 它可以显著减小连发射击时的枪口焰 , 而 “ 歪 把子 ” 却没有类似的膛口装置,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其射速和所枪弹膛压均较高,所以枪口焰特别明显,在夜间这种耀眼的火光非常容易 暴露射击阵地,而且会影响射手的瞄准。另一方面, “ 捷克式 ” 的两脚架高度可以调节,可以根据地形适时调整机枪的火线高度,而且必要 时还可以向后折叠。而 “ 歪把子 ” 的两脚架是固定式的,不能调节长短,火线高度过大,因此不利于射手隐蔽。 “ 捷克式 ” 枪身上方装有提把, 且提把有一个抵近射击位置,对于携行枪支和行进间射击都很方便。而 “ 歪把子 ” 没有提把,枪管前部也没有可以用手直接握持的部分,在 射击后枪身灼热的情况下携行转移比较困难,行进间射击时也很不方便。

五、编制与使用。 ZB26和 ZB30是上世纪 30年代世界上最流行的轻机枪之一,装备和使用过的国家至少有 24个,除中国外,大宗用户还包括德 国、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伊朗。但中国军队使用的型号只限于 ZB26,其中除从国外进口的原产品外,也有大量的国内自行仿制产品, 并发展出了三七式、七七式等改进型号。与 “ 捷克式 ” 相比, “ 歪把子 ” 的使用国家不多,除日军及其傀儡军队外,作为日本敌手的中国在二 战前也有使用,主要装备地方军阀部队,东三省兵工厂还曾少量仿造过。抗战期间, “ 捷克式 ” 和 “ 歪把子 ” 在中、日两国军队中都有广泛装备,是双方最基本的步兵支援火力。就当时中国军队中较为典型的 一个步兵班来说,除 8名左右装备步枪的步枪兵外,还有一个装备 1挺 “ 捷克式 ” 轻机枪的机枪组,其中 1人为射手, 1人为副射手,在射 手阵亡或负伤时负责接替其位置, 2人共携带 6-12个弹匣,另有 1人携带备用枪管,此外还有 1-3个不等的弹药手,负责携带 500-600发枪弹。日军中 “ 歪把子 ” 和掷弹筒保持 1:1的比例,每个分队(班)中至少有一挺,配置在四人机枪小组中,其中组长一人,负责指挥。射手一人,弹药手两人,射手携带机枪,工具和零件。弹药手各带两个弹药盒,共240发子弹。

队长 1人,负责 射击指挥,射手 1人、弹药手 2人,射手携带机枪和工具、零件,弹药手各带 2个弹药盒共 240发枪弹,2名弹药手同时兼任副射手,在射手伤亡时负责替补,并担任观察和掩护任务。这些配置都只是一般情况,如果需要的话,还会临时抽调机枪用来加强火力。但中国 军队轻机枪的装备量很不平衡,既使是装备较好的主力部队,每连轻机枪数量不过 9挺,少的只有 3挺,而日军直到临近战争结束时仍能保持后者的数量水平。 解放初期沈阳兵工厂生产的6.5毫米枪弹 。

日本原产的 “ 歪把子 ” 使用的 6.5毫米弹在外包装的明显位置上标注有 “ 轻机铳 ”(轻机枪) 字样,以和步枪用弹相区分,每包为 3排子弹共 15发, 2包恰好装满一个供弹漏斗。二战结束后 , 日本不再使用 “ 歪把子 ” , 不少使用 “ 捷克式 ” 的国家也都陆续撤装 。 但在国内 , 这两种 “ 冤家对头 ” 却并未就此解甲归田, 而是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继续使用, 1953年以后才逐步从正规部队撤装,转而装备民兵,一直使用到 1970年代后期才最终淘汰。 不过,无论是在部队还是民兵当中, “ 捷克式 ” 留用的比率要高于 “ 歪把子 ”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此前国内枪械主流口径是 7.9毫 米, “ 捷克式 ” 在弹药通用性方面要优于 “ 歪把子 ” ;二是 “ 歪把子 ” 都是日本原产,抗战结束后其零件来源和维修都成了大问题,而 “ 捷克式 ” 一直到解放前夕还有生产,成色相对更新一些;三是从外形和使用性能上考虑, “ 捷克式 ” 要更受民兵们欢迎一些。不过很多使用过 “ 歪把 子 ” 的人并不觉得该枪的可靠性很差,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使用的 6.5毫米枪弹都是解放初期国内自行生产的,即使弹壳不涂油,连发射击时也不会出现断壳或不抽壳的情况,只是不熟练的射手的确很难操纵好该枪,更不用说打出好的精度了。

时至今日,这两种老枪中大多数已经销毁,剩下的少数或成为博物馆的藏品,或改装后充当影视片中的道具。唯一例外的是英国在 ZB30基础上设计的 “ 布仑 ” 轻机枪, 继续装备英军一直到 1960年代初,其中发射 7.62毫米 NATO 枪弹的 L4系列至今仍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使用,从侧面证明了 ZB 这 一经典设计的生命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