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栏目 | 云社区 美国云服务器[国内云主机商]
你的位置:首页 > 云社区 » 正文

好多农村办丧事爱办成喜丧,这种文化你认同吗?

发布时间:2020-04-12 09:10:13

资讯分类:喜丧  丧事  办成  认同  喜丧  死者  福寿
好多农村办丧事爱办成喜丧,这种文化你认同吗?

如果看见有丧事办成了喜丧,不要惊讶或者辱骂,而应该尊敬这件事。
《清稗类钞》“丧祭类”载:“喜丧”,“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意思就是说,家里有人去世了,而死者是德高望重,福寿双全者;家族兴旺;年纪在八九十岁,这样的死者葬礼可谓喜丧。儿孙们就不会那么悲伤。会停灵三至五日大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

老北京人谓“喜丧”是“福寿全归”(“全”字应作“圆满”解)。即全福,全寿、全终。此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一)全福。

生前自家门内确系“螽斯衍庆”,人丁兴旺,形成一大家族。本身是大家族的家长,甚至已被尊为祖者

(二)全寿。

亡人满八九十岁,甚至突破百岁大关,最低也须超过“古稀”(七十岁)之年。年纪越大、越老,越符合“喜丧”的条件。故其全称为“老喜丧”。

(三)全终。

亦称“善终”,意为圆满地结束了一生。民间以为,死者生前积德行善,广做功德,临终则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无疾而终”,自然老死。此即被视为“喜丧”的根本条件。如果只具备上述第一、二两项条件,但不是正常死亡的,如意外的天灾人祸致死,则不能算作“老喜丧”。

这也算是我们的大众文化,我想可以得到我们的认同。

好多农村办丧事爱办成喜丧,这种文化你认同吗?

所谓的红白喜事,指男女结婚是喜事,高寿人离世的丧事叫喜丧。喜丧是由来已久的民间风俗,在古人看来,生是一种生命状态,死亦是一种生命状态,大概是受庄子生死观的影响。

中国民间对生死向来有一种流传广泛的旷达观念,认为人出自黄土又归于黄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只要是尽寿而终,不是早夭,就不是很令人悲伤的事情,而老人的高寿而亡是一件喜事,即「白喜事」。《清稗类钞》「丧祭类」载「喜丧」,「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

生与死从来是人世间最大的事,西方国家很多人信仰基督教,按照他们的死亡观,相信人死后可以上天堂或下地狱。在中国古代,民间普遍相信死亡轮回学说,认为人死后生命还继续存在,庄子的「死生一如,惜生安死」是诸子百家中最深刻也影响最为深远的生死观。

庄子对生死的达观态度,为常人不解。在《庄子外篇·知北游》里,谈论到了庄子的生死观念,在他看来,生与死如同春夏秋冬的自然变化一样,生命本来只是是气的聚散,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他不怕死,视死如归,顺天安命,同时主张「亡后不厚葬,以天地为棺椁」,在他快死的时候,他的弟子准备厚葬他。他说,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为我陪葬的玉石珠宝。

庄子的结发妻子去世了,他的好朋友惠子去吊唁,见他鼓盆而歌。惠子质问庄子:你妻子为你生儿育女,现在老而亡故了,你不哭也就算了,却敲着盆在那儿唱歌,你也太过分了!庄子就淡淡地对惠子说:人死是复归,静静得安息于大自然中,人的生死如同四季运行一样,都是天命(自然规律)不可逆转,生不足以喜,死不足以悲。(@新洲在线)

好多农村办丧事爱办成喜丧,这种文化你认同吗?

我赞成丧事从简。老人去世,只要满了花甲子,就可视为“喜事”,这是农村流传的习俗。当喜事办,并不是表明亲属们不伤心,不悲痛,不哭泣,而是为了死者最后的尊严!老人去世,儿女及亲属都会悲哀而泣,我们这一要请乐队,二是请道士超度,一般在发丧的前天晚上,吹吹打打,鞭炮烟花彻夜燃放!孝子贤孙们被道士折腾一整夜,膝盖都要跪破,嗓子要哭哑!

对亲戚前来吊唁的,孝子贤孙要行跪拜大礼叩谢,直系亲属,还必须披麻戴考,跪在路边尘埃上迎接!老人去世,做为亲属,都想热闹,风光地把丧事办完,既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为自己的面子。

出殡之后,要不答谢宴。对前来吊唁的和烧香的亲朋故旧要办宴席,答谢一下,孝子贤孙们下跪敬酒,每桌必到。在我们这儿丧宴可以吃“流水席”,但红喜事不能办“流水席”,象婚宴必须客人到齐,才能开席。

老人去世,被视为一种归宿。农村人视死如归,视死如解脱,视死去西方极乐世界,老人去世,寿终王寝,福寿全归,正常现象。人都要面对死亡的降临,将死者逝世看作去“享福”了,是对生者的心理慰藉。农村办丧事,大操大办,一个礼拜村子里都不得安宁,噪音扰民,老人去世,整个村子每家每户都要派人帮忙,伸出援手,至少,熬夜三天。不仅亲属们精疲力尽的,整个村子,都不开火做饭,都去丧家去吃。非常铺张浪费和劳民伤财!

好多农村办丧事爱办成喜丧,这种文化你认同吗?


好多农村办丧事爱办成喜丧。我是赞同这种做法的。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敢说对农村是比较了解的。

农村的丧事爱办成喜丧,是因为老人活得年龄大所致。叫“寿终正寝”

在农村老年人有73,84这两个年龄段叫“坎”。

老人一旦活过这两个年龄段,就是老死,就是喜丧。

亲朋好友欢聚一起,为老人送葬,并表示祝贺,祝老人“寿终正寝”。

好多农村办丧事爱办成喜丧,这种文化你认同吗?

从我国传统文化意义上讲,喜衷还是有区分的,幼儿满月,儿女成婚,老人过寿等,正规为喜事,对老人离世办喜丧有点理由不足,办喜丧认为老人老了,行动不便,活着是白受罪,甚至连累晚辈,去世后少受活罪,儿孙们也都方便工作,生活了,再不操老人受罪看起而可怜了,儿孙的这种想法也是对的,但把丧事看作喜事来办,总让人触解別扭,老人再老,活着在阳世,出现在儿孙眼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去世是难免的,当去世后,总算是少了一个人,无法再看到,心里很悲衷,没有欢喜热闹的心思,不是搞热闹的场合,因而喜丧操办不太适应,死与生混淆一样对待是违背生与死两者不同规律的,应当按不同规律办事,适应我国传统文化道德,符合人生喜哀有别的规律o

好多农村办丧事爱办成喜丧,这种文化你认同吗?

不赞成,很不赞成。人无论是多大岁数,生就是生死就是死。


[生]与[死]必定是有区别的。即便是岁数在大,生命只有一次,死了就不复存在了,马上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的无影无踪,留给活人的只有深深的怀念。为什么死了反而变成好事了呢?这对去世之人來讲是很不公平的。

有句话说的好: 死了死了,一死百了。生前无论你多[爱]这个人,这个人也去了,留给你的是深深的痛。生前不论你多[恨]这个人这个人也去了。

那么我就真的想不明白了,有什么理由一个走了的人会让活着的人们这么的兴高采烈?像办喜事一样办他的丧事呢?这是不是未免有些太不道德了。

既便是一个地方一个风俗,其它的风俗习惯还好理解,但此风俗我实在不敢恭维。

这个一[喜]一[丧]放在一起的〝喜丧〞二字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让人很不舒服。哪怕它是加了一个[老]字,[丧事]变为[喜事]也是混蛋逻辑。
好多农村办丧事爱办成喜丧,这种文化你认同吗?

明明就是悲伤的事情,结果在北方地区整得像开心的事情必须要纪念一样。难道希望人家早点走?这种低俗文化应该被唾弃。

好多农村办丧事爱办成喜丧,这种文化你认同吗?

不认同,嗯,应该很清楚的分清楚自己的感情,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明明是最亲的人离开了。还要搞什么喜丧?又唱又跳,甚至亲一下脱衣舞女郎。简直是对老先生的不尊重。是对中华礼节的不尊重。是对历史的不尊重。社会在变。礼节不能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