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栏目 | 云社区 美国云服务器[国内云主机商]
你的位置:首页 > 云社区 » 正文

BI普及率低原因为何,CIO如何在企业内部署普及化商业智能?

发布时间:2020-04-15 16:15:41

资讯分类:商业智能  普及化  cio  bi  数据  业务  企业
BI普及率低原因为何,CIO如何在企业内部署普及化商业智能?

针对为什么BI普及率低,CIO应如何在企业内部署普及化商业智能的问题,我们可以大致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然后再寻找合适的对策。

一、BI普及率低的原因

BI普及率低的原因有很多,从我所接触的大量企业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企业BI没有真正起到辅助决策作用

企业一说上BI,就大张旗鼓,最后只是变成一个面子工程(当然,有很多时候面子工程也很重要),最后也出来一个个大屏,一份份很好看的报告,但是,这些东西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让用户用起来,没有真正变成可以用于驱动决策的有用之物,自然慢慢的就没人去用了,再漂亮的驾驶舱、对各种花哨图表也审美疲劳了……

2、企业BI难以起效的客观原因:各种数据与系统信息化的矛盾

有很多时候,企业BI不能落到实处,也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比如有很多业务人员即时记录的数据没有系统化,有些保密的数据不能系统化,有些还不是很规范的数据不能系统化,还有些难以避免的即时调整的数据,很难在规范的系统里快速地体现出来……

这些客观的原因都直接导致了最终的结果并不是业务人员想要的,自然就没法用起来。

3、业务人员对BI的需求:业务所想快速转化为决策所得

企业BI在上线过程中很难避免会碰到以上问题,但是,对于业务人员来说,他们的需求却是这样子的:

二、如何在企业内部署普及化商业智能

那么,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要如何在企业内部署普及化商业智能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从数据到真正产生价值的过程是怎样的。

要使数据产生价值,除了将数据转化为业务人员容易看得懂的图表,同时,还必须非常方便地通过各种维度的组合分析发现问题,找到原因并建立长效的经营改善机制。

经历探索发现过程,体会数据及指标的真正涵义,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更有效的决策和动力。

然后,我们可以看一下现在企业数据到BI应用之间的产品系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 业务系统或Excel手工数据

  • 敏捷BI

  • 企业级BI

从数据分析的角度,他们三者之间的特点比较大致如下:

敏捷BI(也称自助式BI)的产品很多,比如微软的Power BI、Tableau或很多企业级产品里带的自助式BI模块等等,因为敏捷BI产品的轻便、易用性,使得很多业务人员可以自己掌握并快速将大量的手工、业务系统或网络数据整合到一起,而不需要经过IT人员干预的漫长过程,所以能很好地解决上述数据无法系统化等等问题,所以,业务人员可以快速的用于数据的整合分析,并且辅助决策。

因此,个人认为,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可以先考虑敏捷BI的注入,从一个部门开始,通过敏捷BI来对数据分析进行探索应用,在帮到业务人员的同时,不断的寻找对业务决策真正起作用的内容,然后再通过企业BI进行固化、应用——当然,如果有条件的,可以直接投资,同时开始相应的项目。总之,核心在于:用敏捷BI探索机会,以企业BI固化应用。

BI普及率低原因为何,CIO如何在企业内部署普及化商业智能?

之前写了一篇文章:人工智能还没来,企业信息化要怎么做?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514989366790586883/

比尔盖茨说过这样的内容:

“任何技术在一个业务中使用的第一条规则就是,将自动化应用到一个高效的操作上将会放大高效。第二条就是自动化应用到一个低效操作上,则放大了低效。”

整个社会都在讨论商业智能,但是目前商业智能,实际上和人工智能有类似的问题,就是如果做的不好,很容易变成“商业智障”。所以现在更多的集中在“数据可视化”。

所以我们现在最应该而且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累数据!

那么现在能够做的有如下的内容:


1# 例如对于采购申请的流程优化

1)可以让发起申请单的人知道他们的预算,这样就不会因为超支而被拒绝;

2)可以通过控制不同的额度的审批环节来进行流程的优化,比如超过10000元的才需要财务主管进行审批。

3)对于轻流,还能实现在连接两个工作流的过程中,可以用轻流来自动化采购申请单到订购单的流程。通过q-robot来触发订购单,所有采购申请的单据内容就会自动的在订购单中进行创建。

4)可以把订单再与财务流程进行连接,通过工作流自动化,就实现了三个不同部门的三个不同子流程之间的相互连接。


2# 在工作流中录入供应商信息

通过“数据关联”的功能,可以让数据在不同的流程之间进行调取。

每一次采购自动关联出供应商的信息,而不用每次进行重复的录入数据。甚至可以把供应商也加入业务流程中。


3# 如果审批总是不能按时进行

1)通过设定邮件通知,可以点击进入审批页面,免去登录和查看。

2)减少所有“无用审批”的内容,尤其是那些需要再走一遍流程的内容。

3)设置“抄送”,有些只需要主管进行“知晓”,而不一定需要他进行审批。

4)效率看板,能够通过彼此之间的对比,来促使大家提升效率。


4# 最后的落脚点是什么?

不断优化!

不谈BI,不谈人工智能。这些工作流优化技术,都是非常基本而且可以随时开始的优化点。

BI普及率低原因为何,CIO如何在企业内部署普及化商业智能?

商业智能BI在数据架构中处于前端分析的位置,其核心作用是对获取数据的多维度分析、数据的切片、数据的上钻和下钻、cube等。通过ETL数据抽取、转化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仓库、然后对数据仓库的数据进行抽取,而后是商业智能的前端分析和展示。

先来说说第一个问题吧,BI的普及率为何低?

很多企业把BI狭义理解为管理驾驶舱,仪表盘应用。殊不知在整个商业智能领域中,最不重要的就是这部分数据可视化功能。商业智能最重要的就是业务数据分析功能。

商业智能包括计划预算,财务预测,管理驾驶舱,合并报表,数据仓库等等业务应用。是ERP等业务系统的后续分析决策应用。与ERP是配合和互补的关系。如果ERP是小学,那么BI就是中学,AI就是大学。现在国内企业信息化基本上是小学毕业,中学普遍没上,大学遥不可及。

因此,虽然BI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和技术,但在中国仍然还有很多机会,原因是企业的财务分析,及财务自动化程度太低了。

CIO如何在企业内部署BI系统?

BI作为大数据的商业智能决策分析工具,就我目前看到的案例来看,已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主要是由于企业对数据的重视,以及对数据分析的重视。大型企业和知名互联网企业,重视数据化管理的都上了BI。

技术架构方面

比如某企业建设商业智能是将各个数据库的数据抽取到数据仓库中,然后使用商业智能.或者会有企业在其中进行ETL处理,通过以前前端系统展示,如下图。

既然说到BI,就肯定逃不过BI工具了。

先来说说国内外的BI厂商吧

  • 国外

SAPBO: SAP公司收购的一款BI工具,产品运作模式是结合SAP的ERP系统,所以整合其他数据库或系统并不占优势,属于重型BI,使用要求较高,升级困难。

OracleBIEE:无功无过,在BI产品不具特色,同SAP一样,与Oracle的产品线紧密绑在一起。貌似国外厂商都是捆绑型卖整体方案。

Cognos:传统BI工具中最被广泛使用的,已被IBM收购。拥有强大的数据库平台、在数据管理、数据整合以及中间件领域专业功底深厚。偏操作型,手工建模,一旦需求变化需要重新建模,学习要求较高。

MSTR:很低调的BI产品,多年来在BI市场中一直没站住脚,和excel有一定关系。二次开发环境好,但对服务器环境要求较高。

Qlikview:最大的竞争者是Tableau,同Tableau和国内众多BI一样,是属于新一代的轻量化BI产品,体现在建模、部署和使用上。只能运行在windows系统,C/S的产品架构。采用内存动态计算,数据量小时,速度很快;数据量大时,吃内存很厉害性能偏慢。

Tableau:自身定位是一款可视化工具,与Qlikview的定位差不多,可视化功能很强大,对计算机的硬件要求较高,部署较复杂。目前移动端只支持IOS系统。

  • 国内

FineBI:帆软旗下的自助性BI产品,轻量化的BI工具,部署方便,走多维分析方向。后期采用jar包升级换代,维护方便,最具性价比。

BI的人有太多需要创新和学习的东西,如果有太多取数,搞个取数机器人,如果太多报表,搞个指标体系,如果太多需求,搞个自助工具或给个租户环境,诱惑业务人员自己来做,需求永无止境,欲望永不满足,靠人肉填坑,永远填不满的,需要BI人的引导,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Top